光明日报4个整版关注吉林 | 特刊四版:谱写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时代新篇

作者:史守林   更新时间:2021-05-12 09:34   来源:光明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今天,光明日报用4个整版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吉林篇。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08版截图)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一景。潘晟昱摄/光明图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吉林省委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无畏艰险、披荆斩棘、众志成城、发愤图强,在吉林大地唱响了气吞山河、艰苦创业的壮丽凯歌。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绩斐然,70多万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正在重塑昔日老工业基地的辉煌。现在的吉林正处在历史上升期、产业增值期、发展提速期、振兴黄金期,进入发展“快车道”。回望非凡历程,很多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总结,需要坚持和发展,以更好激励全省人民投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谱写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时代新篇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

必须以政治为统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考察吉林,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航向。总结吉林振兴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最核心、最关键的就在于吉林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去谋划、去落实、去发展。始终牢记嘱托。省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举办研讨班等,迅速传达、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真正学懂弄通做实,让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吉林的“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等殷切期望深入人心、激励人心。始终高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吉林后,省委都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出台重磅文件,使之成为指导全省工作的顶层设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吉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始终深信笃行。对习近平总书记每一个重要指示、每一项工作要求,省委都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方式抓落实,纳入“总施工图”,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实践充分证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挑战,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始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实现吉林高质量发展,必须下大气力改变传统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省委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并实施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绘制了吉林产业发展“投资地图”,引导产业向集群、集聚、集约方向发展。

一子落,满盘活。“一主、六双”为吉林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支柱产业重新焕发活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提升,石化产业向“减油增化”“精细化工”转型,农产品加工业向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一汽集团整车产销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2020年市场占有率从11.6%提高到14.6%,“红旗”年产销量突破20万辆,三年增长42倍,“解放”稳居行业第一。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卫星及通用航空、精密仪器与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和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动车组先后下线,“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达到25颗,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先河。2020年,全省8大重点产业均实现了正增长。“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7.7%。以一汽为重点,推进各产业和行业配套回归、产能回归、排产回归、结算回归、创新回归、人才回归,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一汽实现人才回归1000多人。全省高级职称人才首次实现进大于出。科技小巨人企业年均增长91.7%,高新技术企业中盈利企业比重居全国第2位,万人吸纳和输出技术成交额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7位。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冰雪旅游异军突起,北大湖、松花湖、长白山等滑雪度假区接待人次连续多年居全国前三,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74%。设立网红经济先行试验区,举行了两届网红吉林行,举办各类直播带货活动2.64万场,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交易额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36.2%提高到2020年的53.8%。

实践充分证明,产业是经济发展脊梁。只有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这个关键,吉林老工业基地才会焕发青春、重塑雄风,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须以改革为先导,始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吉林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浴火重生、破茧成蝶的阵痛。导致阵痛的根源在体制,摆脱阵痛的良方是改革。吉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中,最鲜活的经验就是改革创新,最有益的启示就是扩大开放。

多年来,吉林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针对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从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部门,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果1600余项,2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100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天以内;连续三年开展“服务企业周”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将11月1日设立为“吉林省企业家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激励下,2020年全省新登记企业户数增长21.1%,居全国第4位。2021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达10.05万户,增长90.5%。2020年吉林在全国营商环境考核中居第12位,在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居全国第11位,营商环境正大步迈进全国第一方阵。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曾经是制约吉林发展的一大短板。吉林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吸引战略投资者,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运营管理机制,一举激活了国有企业发展活力。酒精集团与国投生物集团成功实现战略重组,当年就实现利润8.6亿元,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昊融集团经过重整化解了430亿元债务,出清所属28户僵尸企业,安置近8000名职工。通钢集团与首钢集团破产重整仅用38天,创司法重整案例最快纪录,重整后的通钢万象更新,开启了“新时代、新通钢”的崭新征程。

吉林拥有沿边开放的地利,但一直没有形成多点开花的开放之势。为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吉林谋划推进了“五个合作”:聚焦吉浙全方位对口合作,学习转化浙江开放新模式,承接浙江优质产能,去年54个重点合作项目已顺利完成40个,17个吉浙对口“一市一园区”平台全部落地建设;聚焦多层次战略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与北京、广东等9个省市签署“1+N+X”协议,地方各层级经贸合作取得新成果;聚焦紧密型专业合作,推动企业与专业协会等交流,促进科技成果、金融资本、文化宣传、艺术创作的对接,与中科院33家研究所签署了175项科技合作项目,仅2020年一年就对接43家银行、基金、证券等金融机构,授信超过1万亿元;聚焦前瞻性共建合作,加强省部省校合作,与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签订省部合作协议,与北大、清华就共建东北振兴研究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加强人才交流培训达成共识;聚焦开放性国际合作,已成功举办12届东北亚博览会、5届全球吉商大会,202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吉林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由之路,开放是吉林增强要素吸引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只有在改革开放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使吉林振兴在新的机制上走出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归宿是为了人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吉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是“指南针”的重要指示,突出民生优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民生工作中,最具特色的方式是,吉林每年都明确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去年承诺的36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今年又承诺办好50项民生实事。最有成效的布局是,以重点任务为牵引,集中攻坚,一抓到底。比如,稳住就业“主线”,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十三五”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220万人;兜住脱贫底线,披坚执锐,全力攻坚,148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守住生态红线,全面打响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2020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3%。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各项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下去。多年来,吉林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均占省财政总支出的70%至80%。同时,又立足各地实际和支撑条件,不急功近利,不吊高胃口,不盲目追求政绩,合理确定民生实事任务,分清轻重缓急,稳步扎实推进。

实践充分证明,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才能真正创造出造福人民、无愧时代的振兴成就。

必须以清廉为本色,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极为关键。吉林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让党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高高飘扬。深化政治巡视,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作风建设年”,弘扬“严新细实”作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浓厚氛围。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腐败分子,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对政法系统腐败严惩不贷,对扶贫、民生领域腐败和涉黑涉恶“保护伞”一查到底。深入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等方式,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深化吉浙干部人才对口交流合作,持续选派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大型企业等挂职锻炼,选派干部参加乡村振兴,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大胆发现任用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深入落实容错纠错“两个办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吉林振兴发展担当尽责,有效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实践充分证明,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涵养政治生态、夯实政治根基、永葆政治本色,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把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新的胜利。

实现新突破 展现新作为

作者:史守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东北振兴和吉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吉林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在走出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上展现新作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吉林立足人文科教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95户,科技小巨人企业1049户,取得了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创造亚洲纪录、“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25颗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加快智能制造、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战略性先进材料、新能源高效利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努力建成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长春光机所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试验中心、长春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继续实施具有吉林特色的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一汽、吉化、长客等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创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成果转化。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吉林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并重,在2018年人才政策18条基础上又出台了人才政策2.0升级版。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推进装备制造、大数据、医药、环保、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引才计划。建立域外人才引进常态化机制,引进和使用“候鸟型”人才,打造“吉林人才服务联盟”品牌,努力形成东北亚地区科技人才汇聚高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力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取得了红旗牌汽车、复兴号高铁、“吉林一号”卫星等标志性成果。推进制造业升级发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支持长客“走出去”,推动动车组、城轨车等新型高端化产业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冶金建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千亿级规模优势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商用卫星、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壮大旅游产业,建设冰雪、避暑双产业,做足冰雪文章。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抗美援朝等宝贵资源,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边境旅游等结合起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全面实施“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公主岭划归长春代管,推进实施新基建“761”工程,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长吉图战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全面深化与浙江对口合作,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新区加快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吉林贯彻“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总要求,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加快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作为粮食大省,吉林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60.6亿斤,居全国第5位,粮食总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大力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超过8500万亩。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吉系”新品种,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结合、西部抗旱培肥等不同模式,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2020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85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552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把“吉字号”品牌做大做强。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吉林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省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162个,贫困户户均增收5778元。在15个脱贫县中选择12个县作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县集中支持,在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3A级标准示范村。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吉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吉林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经济。中部黑土地保护、东部天然林保护、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效益凸显,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实施,查干湖、东辽河治理保护等标志性战役取得重大成果。河湖连通工程累计连通湖泡203个,恢复和改善湿地面积3700平方公里。完成造林绿化168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40.18万亩。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左右。落实国家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调整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巩固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成果,加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环境保护恢复,强化河湖长制,推行林草长制,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长效机制。(作者:史守林,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史守林
编辑:赵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