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 ——四平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之一

  更新时间:2021-09-03 08:57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美丽四平,幸福家园。 李刚 航拍

四平农村合作经济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杨率鑫 摄

四平市教育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建成果交流会现场。 (资料图片)

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坤 摄

刘晓旭 本报记者 崔维利 杨率鑫

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人以办实事为荣耀。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人专班专项推进,清单式管理,项目化运作,把看得见的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603个示范社助民增收

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富日子,离不开新型农业合作化。一年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指导服务,狠抓质量提升,推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

实施示范创建,引领经营主体发展。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新型经营主体三年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工作,培育“六有”合作社,加强动态监测,完善优胜劣汰监管机制,发挥现代农业“领头雁”作用。2021年,四平市有17个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百强社”。目前,全市已有各级示范社603个,其中国家级30个、省级171个、市级88个、县(市、区)级314个;已有各级示范家庭农场416个,其中省级69个、市级58个、县(市、区)级289个。

开展服务提升,规范经营主体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相关项目扶持政策,委托专业机构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政策咨询、财务管理、技术指导等服务。今年,市本级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利用省级资金35.85万元,为51个区级以上新型农业主体提供记账以及政策咨询等服务。落实一乡一名专职辅导员,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章程制定、社务公开、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化管理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全市共聘用专职辅导员64名。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经营主体素质。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载体和渠道,加快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服务体系。根据实际需求,采取“订单式”“点餐式”培训,提高培训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深受服务对象欢迎。市农业农村局与吉林工程职业学院联合成立了四平农村合作经济学院,计划今年培训800人,目前首期已经培训50名合作社带头人。此外,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千余场,推荐参加国外有关培训50余人(次)。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新型经营主体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落实政策扶持,助推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落实奖补资金1818万元,扶持经营主体268个(次)。

2020年9月,铁西区泰丰家庭农场建起一栋54米长、20米宽的大仓库,即将竣工之际,却因为手续不全要被拆除。农场主张伍星心急如火,为建这栋仓库花了36万元,这要打了水漂可怎么办?

市农业农村局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帮助张伍星梳理政策、补齐手续,并提供了专项扶持资金15万元。3个月后,新仓库投入使用,里面摆满了张伍星新添置的农业生产机具。他高兴地说:“今年我净赚近40万元,有了这些新型设备,明年我要承包1800亩地,会赚得更多。”

聚焦“四条主线”——

惠民惠校惠师惠生

自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四平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聚焦学生所想、教师所需、学校所盼、群众所急“四条主线”,实施惠民惠校惠师惠生项目,努力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聚焦学生所想。在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的基础上,及时足额发放春季学期各学段资助金1323万元,资助17076人次,实现了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避免了失学辍学;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2%,缓解了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争取专项资金87.86万元,提高盲童学校、聋哑学校伙食费标准,彻底解决了残疾学生的伙食费问题;出台《关于落实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聚焦教师所需。为867名服务期内“特岗教师”缴纳“五险一金”,解除了后顾之忧;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工程”,择优认定四平市名师15名、学科带头人15名、标兵班主任50名,搭建名优教师梯队,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制定《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规则》,将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76项工作任务缩减为35项,确保督查评比等事项大幅减少,禁止安排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全市7439名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年工资收入差额的发放工作全部完成,总计3015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并注重长效,动态调整。

聚焦学校所盼。深入开展“五机制五评价”工作,成立37个大学区,改变教师评价交流机制,推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今年,全市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354人,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交流251人;新招聘“特岗教师”266名,持续补充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完善农村学校教师梯队建设;组织伊通县职教中心、双辽市职业中专完成省级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市职教中心完成省级特色高水平中职专业(群)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同时启动市级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职教“双高”建设得到有效推进。

聚焦群众所急。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对中考报考及志愿填报重新进行了设定,设置了中考提前批次(自主招生批次),并优化中考报考志愿,由原来的2个增加至3个,解决了考生报考选择空间小的问题;在原有“课后服务”基础上,2021年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全市共惠及14万名学生,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三点半”问题,得到一致好评;实施“作风建设年”,以“学党史、提境界、树师德、转作风”活动为抓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在职教师日常行为管理和违规办班补课问题的查处、通报力度,持续正风肃纪,有效遏制违规现象反弹回潮。

解决“急难愁盼”——

重点帮扶“一老一小”

“周阿姨,我考上高中啦!”今年7月中旬,铁东区解放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站长周序,收到了英英传来的喜讯。

“好!好!英英好好念书,周阿姨一定想办法供你上大学!”

今年16岁的英英,因父亲去世、母亲失联,只能寄居在同父异母的姐姐家。姐姐家里经济拮据,既要抚养两个孩子,又要照顾她,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英英一直笼罩在自卑、孤僻的阴影里。周序2019年第一次见英英时,就没看到小姑娘笑过。

周序发动社工站为英英捐钱捐物,每月提供400元的生活补贴,还经常送去书包、衣服等生活学习用品。她和英英深入聊天,开导她,鼓励她,并请来志愿者隋老师,每周末义务为英英进行一对一补课。

在大家的帮助下,英英的成绩突飞猛进,排名从1100多名跃升至400多名,中考时以500多分的成绩顺利升入高中。英英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积极参加社工站的活动,帮助了很多人。

为群众办实事,怎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群众满意?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服务保障民生,针对民政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各项实践活动项目落细落实,切实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市民政局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建立起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核心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等配套制度,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设立提供具体指导。目前,全市有26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54名入站人员参加了省级培训。四平市社工站“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服务”的“五有”做法,在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试点工作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对生活困难老人进行慈善救助。实施“献礼百年·温暖千家”暨“解忧暖心传党恩”活动,投入资金50余万元,对市区内1018名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城市低保家庭老人每人救助500元。为238名失独失能老人建立帮扶档案,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其提供生活照料、社会融入、健康护理、心理慰藉、节日慰问等关爱服务,由传统的物质救助转变为“物质+服务”的慈善救助模式。

改善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今年6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四平市居家养老关爱示范行动的工作方案》,以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信息平台为载体,以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8类60周岁以上居家老年人为重点,打造10个乡镇(街道)、100个村(社区)关爱示范点。采取电话巡访、线上巡访和现场巡访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8类居家老年人做好生活保障、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益维护等基本服务。截至目前,巡视探访示范点共采集老年人信息2017人(次),通过电话、视频方式巡访老人862人(次),采取上门方式巡访老年人534人(次)。针对生活困难的居家老年人,及时帮助对接落实保障政策。

关爱困难儿童。对市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精细排查、精准认定,为21名散居孤儿、2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档案,并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落实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将机构养育儿童最低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到1700元,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到1250元。实施“点亮童心·相伴成长”困境儿童服务项目,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城乡283名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社会融入等服务。组织开展陪伴困境儿童过“六一”“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