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四平教育”亮丽名片 ——写在庆祝第37个教师节之际

作者:崔维利 王纪佳   更新时间:2021-09-10 09:08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9月7日,四平市举办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资料图片)

四平市委教育工委召开全市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推进会。(资料图片)

四平市教育局携手长春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传承英雄史,再铸英雄魂”主题党日活动。(资料图片)

红色传承,美丽四平—红色文化研学行。(资料图片)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女子篮球队在吉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获得女子青少年组篮球比赛冠军。(资料图片)

四平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举办“炫动未来童心向党献百年”亲子运动会。(资料图片)

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书法进校园活动。(资料图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是四平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用心做教育,倾力铸品牌。这是四平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走进四平、记住四平,一定自“教育”开始

……

近年来,四平市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弘扬新时代红烛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四平教育”名片闪金亮银——

“十三五”至今,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2人,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科竞赛成绩位居全省前列;高中科技创新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个,170余项研究课题顺利结题。

聚焦基础建设——

“软硬”兼备 提档升级

百年育人,基础先行。四平市坚持基础“硬件”和师资“软件”双向发力,优先保障教育经费,重点在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维修、师资培训提高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四平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达211.76亿元,逐年递增。

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基础提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先后投入资金3.27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16.9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44.59万平方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改造校舍10.6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29.38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学校联网攻坚,全市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100%,带宽均在100M以上,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四平市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深入实施学前教育资源普惠。四平市连续4年将学前教育普惠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制定幼儿园总体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0所,实现了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理念,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逐年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现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4所,发放省级专项奖补资金1114万元,制定落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2020年底,四平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2%,有效缓解了幼儿“入园难”问题。

全力推进师资水平提档升级。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工程”;通过“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等方式,为四平教育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117人;“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1756人,均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持续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开创“一校一策”“年算月补”等“四平经验”,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1.18万名义务教育教师补差工资全部发放到位;为服务期内“特岗教师”缴纳“五险一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制定《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规则》,将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76项工作任务缩减为35项,确保督查评比等事项大幅减少,禁止安排与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

聚焦民生关切——

直面热点 果敢作为

四平市坚持从学生所需、家长所急、社会所盼的教育民生出发,直面热点问题,以果敢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来,四平市教育局深入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惠民惠校惠师惠生项目,努力破解群众关注的教育难点问题。

破解“三点半”难题。学生的“课后看护”,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四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中小学课后服务长效机制,在规定的课程教学之外,以“课后托管班”回应百姓关切,实现了“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目前,全市15所公办普通高中、179所义务教育学校、12.4万名学生的课后服务全面展开。

破解贫困学生“上学难”。在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的基础上,及时足额发放春季学期各学段资助金1323万元,资助1.71万人(次),实现了家庭困难学生全覆盖,避免了失学辍学。同时,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87.86万元,解决盲童和聋哑两所学校残疾学生伙食补助问题。

破解校际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按照强校引领、相对就近的原则,创新实施“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构建37个“优质资源

共享、城乡对口帮扶、教师有效交流”的“大学区”,有效缩短校际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办学。目前,四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生的覆盖率均达100%。

破解“择校热”难题。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每年制定全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提前公示学区划分情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电脑派位、平行分班,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制定专项规划,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

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通过部门内及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寒暑假期间专项治理等方式,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疫情期间,在关停校外培训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专项工作检查组,每天不定时开展检查,确保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停课。截至目前,全市513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做到了规范办学。

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四

平市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家组,设立教学基地校23所,专家辅导、家校共育,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持续维护校园安全。将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考核,不间断开展校园安全主题宣传,整治“黑校车”,扫清校园有害APP,办人民满意的“放心教育”。

聚焦素质提升——

彰显特色 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四平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设符合各个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办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小、初、高一体化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2018年10月,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每年活动经费达1000万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组织全省10个市(州)中小学生开展了以“白山松水大美吉林”“红色传承美丽四平”等为主题的研学实践系列活动20项,20余万人(次天)参加,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重要枢纽之一。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四平各幼儿园合理设置活动课程,充分体现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开设主题活动课程基础上,增加体智能游戏、围棋、沙坑、攀岩、弹跳床等特色教学和游戏设施;在活动区开设银行、美容院、美食厨房、木工坊等区域进行模拟场景教学。

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四平市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加强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鼓励学校发展科学、艺术、外语、体育等特色教育,以艺、体、文活动为渠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实践活动和体育运动赛事,加强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高中女子篮球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如今,四平各普通高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向。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以科技创新为办学特色;四平市第三中学以艺术为办学特色;伊通县满族高级中学以民族文化为办学特色。

为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四平市充分整合域内职教资源,采取中、高职并行发展,叫响“四平职教”品牌,积极培育“小工匠”。将四平市医护卫生学校等4所中专并入四平职业大学,将四平市第三职业高中和四平粮食职工中专并入四平职教中心,将四平卫校划归四平职业大学管理,每个县办好1所职业学校,职教资源从“多而杂”向“大而优”转变。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全市现有3所中职学校的6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所中等职业学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13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市级特色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能力,职教“双高”得到有效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的达1.01万人。

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市委教育工委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落实,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专题研修,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全面开设《读本》课程,确保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进劳动教育。印发《市委教育工委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劳动教育专项调研,摸清各地各校劳动教育现状,为劳动教育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加强家庭劳动教育指导,对梨树县孤家子第三小学等20所活动中富有特色、表现突出的中小学校予以通报表扬。

聚焦师德师风——

立德修身 润物无声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四平市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教育铁军”。

近年来,四平市先后开展“四师一满意”“学党史、提境界、树师德、转作风”等主题教育活动,特别是以“四战四平”史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红色课堂、红色主题教育、红色读书、红色观影、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研学实践等“六红教育”,将“四战四平”史列为学校“思政第一课”教学主题,打造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品牌,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体系。建立“一评三考”“五机制五评价”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廉洁从教”。通过“五化五覆盖”,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养交流轮岗、能上能下的工作机制,强化党员干部选育用管。

弘扬新时代“红烛精神”,连续多年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表彰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良好风尚,充分释放“榜样的力量”。

9月7日,四平市举办庆祝第37个教师节大会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认定刘梅等15名同志为“四平市名师”,范昌琪等15名同志为“四平市学科带头人”,牟继红等50名同志为“四平市标兵班主任”;评选出马宏鑫等10名同志为第七届“四平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

这些深耕在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杰出代表,更是“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筑梦育人使命”的标杆模范。他们中有在农村地区从教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有数十年早出晚归坚守一线的长白山名师,有用青春年华谱写爱的乐章的标兵班主任,有出自三代教育世家、将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吉林省学科带头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下,广大教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推动四平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教育改革——

以改促教 以新促学

平稳推进新高考改革。召开四平市推进高考改革工作会议,推动全市高考改革工作早谋划、早落地、早落实。制定《四平市教育局推进高考改革工作方案》,开展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探索,组建生涯教育教师团队,开设生涯教育专业课程,组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确保全市高考改革平稳入轨。

推进中考改革政策落地。集中整治民办学校违规招生扰乱中考招生秩序现象,推动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5个学科成绩等级转化,普通高中录取依据中考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自主招生报名资格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同时,科学优化市区中考志愿设置,由原来的2个增加至3个,有效解决报考选择空间小难题。

加快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四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指导意见》等4个文件,并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普通高中教学开放日活动,强化教师梯队建设,优化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条件。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对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21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形成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督导制度,制定《学校督导规程》(试行),启动第三轮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工作。重点对中小学“五项管理”“双减”落实情况进行督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印发《中小学“五项管理”实施办法》,规范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进行健康管理,实现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作者:崔维利 王纪佳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