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满目新 ——松原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作者:张红玉 王欣欣   更新时间:2021-11-12 07:26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图为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永呈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收割。


不断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实现稻蟹共生双丰收。

推进旅游业与农村、农业不断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图为乾安县“稻语花香”稻田公园。


加大黑土地保护工作。图为松原市黑土地保护工作推进会的演示现场。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图为乾安县博瑞现代农业产业园玻璃温室。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图为宁江区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柳晟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喜获丰收场景。 宁宣 摄


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图为广东长青集团松原市长青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厂区作业车辆处理农作物秸秆。


不断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图为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吉林日报记者王学雷摄


初冬瑞雪,既是明年丰收的预兆,也是今年农业生产盘点的重要时刻。作为农业大市,2021年,松原市在年初计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93个,已完成投资4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7.8%;计划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68个,已完成投资5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7%。农业生产实现了新提升,粮食播种面积1633万亩,总产量有望突破150亿斤,实现九连丰,为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开了好局。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接近500亿元,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模式在全市全面铺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趋于完善、覆盖全市的网格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近年来,松原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视察时提出的“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用于本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有效措施,让农业真正成了有奔头的产业,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初冬时节,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房身村的秋收工作已经结束,合作社大大小小近百台(套)的农机也闲了下来,整个村子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安静祥和……这个早已探索实施“六统一”全程托管经营模式的小乡村,如今拥有生态农业、养殖、蔬菜3个专业合作社以及1个饺子、豆包、面条加工厂,真正实现了种养加融合发展,做到了三产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松原,像房身村这样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村子越来越多。这些村子的成功实践,加快了松原市构建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作为农业大市,怎样将农业农村工作做得更大、更强,一直是松原市持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松原市更是将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牧特加并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集群集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狠抓产业培育,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

为更好地推进产业发展,今年,松原市着力打造了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禽蛋、生态渔业和果蔬八大产业集群,成立了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加工业产业链专班,制定了《松原市农产品加工及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谋划粮食深加工重点招商项目46个。其中包括吉林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项目、中粮家佳康有限公司的年加工32万吨饲料项目和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项目、吉林省御华府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的年加工5000吨酱菜食品及系列养生食品项目等10个重点推进的延链强链补链项目。

如今,松原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69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483亿元,年加工转化粮食480万吨。畜禽养殖量达2300万头(只),屠宰加工量达104万头(只)左右。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1户,销售收入达314.7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0户,加工业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带动农户12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200万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让松原农业产业化发展看到了无限希望。而如何从粗加工到实现精深加工,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松原市加快了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他们统一编制了区域公用品牌规划,制定了农业品牌名录,搭建起会展经济平台,持续不断地开展品牌产品宣传推介,引导松原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产品远销德国、荷兰、北京、上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了稳步提升,构筑起了松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开展绿色农业食品认证,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标准,加强全程管控,不断提高标准化程度。全面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网络化监管,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出“扶余四粒红花生”“松原小米”两个区域公用品牌,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个,中国绿博会金奖产品15个,中国农交会金奖产品5个,吉林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3个。

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产业园区和乡村振兴试验区。前郭县被列入全省1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扶余市、乾安县被列入全省14个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扶余市被列入全省6个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动能培育试验区,“乾安县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长岭县杂粮杂豆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乾安、长岭两县先后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进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松原,乡村特色化产业融合模式也在积极探索实施中:乡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乡村工业园区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休闲渔业品牌、拓展渔业新功能,“查干湖冬捕”等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正在探索推广;发展乡村共享经济、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不断推进……随着这些融合模式探索步伐的加快,松原市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得到了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农业质量效益得到了新的提高。

2022年,松原市还将重点抓好肉牛产业,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全面用好用活省、市、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专项债券包装项目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全市肉牛产业。同时,加强中粮、正邦等生猪大项目建设,推广齐全“四六开”养殖模式,规范长岭中粮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有序运营。到2022年末,生猪、肉牛、肉羊、禽类饲养量计划分别达到500万头、67万头、450万只、3700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9%、13.5%、13%、3%。同时,充分发挥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2022年,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新增10户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增5户以上。全市粮食加工量突破500万吨,畜禽加工量3000万头(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持续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记者日前从松原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粮食生产实现八连丰的基础上,今年,松原市的粮食产量将再创新高,预计达到175亿斤,实现九连丰。

多年来,农业大市松原市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411.8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2.8%。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338.6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豆)99万亩。2018年以来,每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70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140亿斤阶段性水平,2019年全市粮食产量达143.85亿斤,列吉林省第二位。2020年,虽然遭遇了三次台风,但是由于前期气象条件好,加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同比增加93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还是达到了140亿斤。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松原市出台了《粮食生产安全带建设的实施意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持续推进。松原市地处黑土地的重点区域。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黑土地保护项目建设力度,从2015年开始在宁江区连续三年实施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2018年全市黑土地保护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宁江区在连续实施三年的基础上,整建制推进,2018年-2020年每年实施50万亩,前郭县2018年-2020年每年实施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20万亩。两地在充分调查研究后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主要是玉米秸秆翻压还田、水稻秸秆还田、玉米水肥一体化、增施高品质有机肥、玉米秸秆碎混还田、优化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等技术。通过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的实施,黑土地保护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黑土耕层变厚,增加了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户节本增收,收入提高。2020年国家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以来,由于补贴政策的拉动,农民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保护性耕作面积显著增加。松原市2019年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为139万亩,补贴资金4055万元;2020年面积为385万亩,补贴资金15186万元。2021年预计完成771万亩,补贴资金正在落实中。已建成应用基地7个,面积7083亩。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减少了土壤风蚀、水蚀,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增产、增收的作用日益突出,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20年末,松原市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20.83万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整合后,由农业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其中2019年52.5万亩,2020年56.5万亩,2021年省里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0.7万亩(其中宁江区7万亩,扶余市13.8万亩,前郭县21.8万亩,长岭县21.5万亩,乾安县14万亩,哈达山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松原市农机总动力达79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28.1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7万台,配套农具达78.5万台。免耕播种机8450台,深松机7786台,联合收获机18275台,自走式植保机861台,植保无人机42台。前郭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市先后评为全国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0年,全市完成机耕整地1482万亩,机械播种1911万亩,机械收获1778.7万亩,机械植保933万亩,机械深松662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461万亩。全市综合农机化水平达95%,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种业文章做大做强。松原市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7家,年生产玉米种子2.7亿斤,水稻种子370万斤。其中,1户国家级发证“育、繁、推”一体化生产经营企业,为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8户省级发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杂交玉米种子、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其余8户为县级发证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常规农作物种子。在种子研发销售上,全市拥有行业领军企业鸿翔种业公司和技术研发型企业松粮集团,鸿翔种业集“育繁推”为一体,年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水稻产品多达69个。松粮集团建有1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工作站、1家人才工作站、1家品种研发中心,在国内多地建有实验基地和繁育基地,水稻所拥有世代材料、稳定品系、株系材料3500余份,承担7项国家级、省级试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8个。

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自2017年以来,松原市委、市政府高位运作,加大政策扶持,在全市建立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引领全市绿色农业发展,引导基地全部执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从投入品-环境-生产-餐桌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基地生产全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了质量可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经有资质的检测公司检测,所产出的稻米、花生、谷子、葵花、蔬菜产品完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各绿色农业基地共制定地方标准169项,全市共创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94个,有效监测面积达300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7%,三品一标认证400个。在2019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年会中,松原市从全国1000个绿色农业发展较好的重点地市县中,经过专家多次研讨脱颖而出,被评为“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发展范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市州。

2022年,松原市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广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滴灌、玉米免耕播种和秸秆全量还田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作物单产。积极向上争取2022年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建设指标,力争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80万亩以上,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30万亩以上。

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体系

“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吉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全国文明村”“松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一个个荣誉称号的背后,是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带动全村多项产业发展的可喜成果。

杨家村位于宁江区东部,常住285户1130人,耕地面积5790亩,曾经是个贫困村。为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土地效益不高的问题,杨家村党支部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发起创办永呈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六统一”的模式经营,推广实施玉米水肥一体化和秸秆全量还田,并依托种植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和旅游经济。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2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23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构建了集体和群众双赢模式。

和杨家村一样,松原市还有很多这种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双提升的乡村。这些乡村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也坚定了松原市在全市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

“松原市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一些村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公共服务还很滞后,村屯环境亟待改善,老弱病残幼等困难群体依然存在。通过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同时,能够大大提升为民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和实力,从而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践证明,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符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松原市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会上,松原市主要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松原市意识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是经济组织,还承担政治功能。因此由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参股运营,使党支部牢牢把握合作社主导权。

他们坚持“好人+能人,才是合格当家人”的标准,把优秀人才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写入合作社章程,保证理事长始终是党的人,合作社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由村党支部把牢生产经营权、利润分红权,确保集体和群众利益最大化。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有力保障,也是加强农村党的领导、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的关键举措。

此外,该市深知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群众,合作社的主体也是群众。坚持由民做主而不替民做主,强力推进而不强迫推进,最大限度把农民群众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出来。

提出尊重群众意愿。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长远账,使群众看得见利益、感受到变化,让群众自愿加入、自觉融入。乡镇党委书记,是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关键力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走村入户,抓好思想动员,把道理讲明、把政策讲清、把利弊讲透,鼓励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积极推动整村入社,不管是“能人”还是“老弱病残”,都敞开大门、全面吸收,让更多群众受益。特别是对新脱贫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采取土地置换、股权赠予等方式,优先吸收入社。

坚守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底线,把保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合作社运营管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确保改革红利最大程度惠及于民。坚决防止“大户垄断”或“大户控制”,保证村集体和群众“占大股”,决不让少数人或企业一家独大,更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

做好事要有方法,松原市坚持“实”字当头、“稳”字为先,把握好节奏步骤,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由点及面、全面铺开。积极培育典型。市级层面重点选取了10个支部书记强、经济发展好、群众基础扎实的村作为样板,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的示范社,充分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总结提升典型。松原深入研究成功模式,举一反三,总结提炼具有参考价值的特色做法和宝贵经验。宣传推广典型。坚持典型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进一步对各类典型进行深度挖掘,打造不同模式、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典型样板,并通过媒体集中宣传、组织宣讲报告、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典型的社会认可度,让党员群众看到好处、发自内心信服。

解决好“政策扶持”问题,把政策资金资源整合起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一项新生事物,想发展壮大,必须在起步期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高质高效发展。抓好项目资金扶持。松原市级财政计划每年拿出2000万元,各县(市、区)计划每年各拿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中央和省财政涉农项目资金,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优先落实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涉及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农业产业化、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扶持项目,优先安排到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

抓好金融信贷扶持。组织域内外金融机构力量,深入研究助推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以优质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市场。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价,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并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费率和贷款利率。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优先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经营项目纳入完全成本保险保障范围,为其提供兜底保障。

抓好干部人才扶持。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全覆盖落实“四个一”,即:1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1名乡镇党政正职直接包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结对共建、1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市里将面向全市78个乡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职党委副书记,专职抓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组建专家顾问团,在合作社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支持高校和技术人员入股合作社或开展合作经营。

目前,松原市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共有110家,村民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未来三年,松原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示范引领、两年提质扩面、三年全面铺开”的推进思路,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在全市予以推行。明年年初,计划成立“松原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协会”,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明年年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300个。力争通过3年持续努力,实现应建尽建、全面覆盖。

田畴织锦绣,沃野遍生金。松原市以创建农业高质量示范市为引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正在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相信,明天的松原千里沃野将更加满目生金,锦绣灿烂。






作者:张红玉 王欣欣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