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深走实走心——伊通县创新探索“拟课堂”模式记事

作者:崔维利 高鸿   更新时间:2021-12-20 09:06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活动场所丰富“课堂”阵地

伊通满族自治县创新探索“拟课堂”模式,以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为“课堂”,党的理论、活动场所、志愿者、群众分别为“教学内容”“教学阵地”“组织者”“受众主体”,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推出爱心文明驿站、文化传承教育、农家小院文明经济等各类项目,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走心。

伊通县“拟课堂”模式运行以来,经常性组织开展门球、秧歌、广场舞等多种文体活动,把群众“吸引来”;开展各级各类文体赛事,做到周有居民小组积分赛、月有村级排名赛、季度有乡镇间联赛、年度有全县比赛、省级邀请赛、联谊赛等,把群众“吸引住”;在活动现场周围设立村规民约、村歌、贤德榜宣传栏,播放爱国歌曲,把群众“引领好”;以文体团队为主体成立志愿服务队,队员骨干又成立文体协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五会合一”的民间组织把群众“团结紧”。比赛场所成了集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实践引领等多种效能于一体的稳定课堂。目前,全县村级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其中发动乡贤集资建立门球场42个。

集中活动突出“课堂”重点

全县文明实践所站都制定了“1+1+5+N+X”集中文明实践活动计划表,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课堂”重点突出好;精心组织开展教育类、服务类、自治类、选树类、中心工作类等五项常规活动,把“课堂”重点落实好;每次活动后,评价小组对各项活动的群众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和文明提升度予以评价,及时反馈给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改进提升,确保把“课堂”重点展现好;积极探索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寻常人”“寻常话”“寻常事”“寻常方式”“寻常手段”进行宣讲,确保把“课堂”重点阐释好。这些做法在中宣部组织的基层宣传部长培训中被作为经典案例引用。

志愿服务提升“课堂”黏性

专业志愿服务队、县直部门志愿服务队、乡镇志愿服务队、乡贤志愿服务队、村屯志愿服务队等各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特点“精确定位”,按群众需求开展理论宣讲、法律咨询、“义诊”、发放免费药品、文艺演出、环境清扫、捐赠钱物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20余万名志愿者参与,服务群众百万余人次。打造了“驿路贤文”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其中“我爱我家亲情共建”志愿服务项目,编入“全国基层宣传部长培训案例简报”。

出台《实施方案》《工作要点》《考核细则》《志愿者礼遇办法》等系列措施,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开展文明实践战略合作;每十户设立一个“和美家园你我共建”志愿服务岗,实现中心、所、站、点、岗的五级联动;以乡贤为主体,筹措基金,通过冠名赞助方式购买服装、奖品等。该县文明实践基金“化整为零”的管理模式,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文化传承厚植“课堂”底蕴

出台《“文化伊通”实施纲要》,打造伊通文化的“自觉、自强、自立、践行、融入”工程;传承发展“驿路文化”,在全县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挂牌成立“驿路讲堂”,制作移动“驿路文化”展板,在全县所有村屯展出;打造小孤山镇、马鞍山镇、伊通镇建国村、大孤山镇羊草沟屯等“乡贤文化”“满族文化”“家风文化”“书香文化”等特色文明实践示范点。

倡导家风建设,讲述家族美谈故事,制定家风建设目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组建小小志愿服务队,教唱村歌,讲解文明卫生常识;进行乡贤事迹讲解,传诵乡贤寄语,分享人生感受,逐步实现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经济释放“课堂”效能

支持帮助文明户、干净人家、优秀志愿者等创业,开发生产“文明小院”系列产品,获得高于同类产品50%以上的收入。帮助小孤山镇先锋村、马鞍山镇北岗子村的文明户、干净人家生产黏豆包11500斤,利润7万余元,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农民在庭院里种植小葱,协调合作社等单位与农民签订单,高于市场价格回收,让小庭院文明经济挣出零花钱儿。”靠山镇靠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说。


作者:崔维利 高鸿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