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中接续奋斗 ——四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实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通讯员 王鹏   更新时间:2022-05-12 09:50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双辽市辽南街城乡村新貌。(资料图片)

双辽市柳条乡万斤村帮扶车间。(资料图片)

四平市教育局走进第三高级中学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资料图片)

四平市卫健委组织医疗服务队深入村屯开展义诊活动。(资料图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5月11日,四平市及所辖县(市)区乡村振兴局同步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市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迈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新征程。

一年来,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四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首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四平市及所辖县(市)均获得“好”的等次。

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时刻拧紧追责链条

四平市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总要求,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及时研究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体举措。

压实压紧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村落地责任,拧紧明责、落责、追责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以红色村、村书记领办合作社示范村、脱贫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健全常态化包保和驻村工作机制。全市有31个村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向139个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向150个村选派了第一书记,确保了驻村帮扶工作力度不减、成效不降。落实了结对帮扶人员,开展经常性走访,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出台了《四平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确保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有效衔接。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走访调研脱贫村、脱贫户和监测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组织开展了四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全覆盖。

始终瞄准关键点位 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的政策要求,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各项衔接政策接续跟进。紧紧围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核心指标和底线要求,采取查找薄弱点、消除风险点、弥补遗漏点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优化政策举措,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已脱贫户长期稳定受益。

狠抓饮水安全,不断加强规模化管护,设立县级农村供水统管中心,大力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持续保障农村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饮水安全。认真落实维修养护资金,统筹推进水费收缴。

狠抓住房安全,建立农村脱贫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对现有脱贫户和监测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新增危房及时标识、改造,2021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98户。

狠抓义务教育,严格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精准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2021年全市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万人次,资助金额500余万元。

狠抓基本医疗,继续开展“健康直通车”,解决重点人群购药、看病等问题,极大减轻贫困患者经济负担,2021年共有2327人次贫困患者购药、看病受益。

伊通县靠山镇太平村村民于才,患有严重高血压,吃过多种降压药效果都不好,在药店买了一种降压药后症状缓解,就一直在药店购买。“购药直通车”开通后,村级车长入户普查用药需求,了解到了此情况,马上反映给靠山镇卫生院车长,卫生院车长随即报告给了院长,院长立刻安排药品采购人员联系多家药品经销企业,终于采购到了此药,并由村级车长送到于才家中。5盒药共计136.15元,医保慢病报销后自付27.23元,5盒药仅花了过去一盒药的钱,于才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厚植产业发展根基 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四平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牢牢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立足全市各地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发展培育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项目扶贫能力。

持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力度,市本级配套资金逐年增长。加强项目资产监管,组织各县(市)区对2013年以来建设的扶贫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汇总,纳入资产管理500余个项目,建立了资产台账,录入系统集中管理。全市扶贫项目资产整体运行良好,能够持续保障脱贫户收入水平稳步增加。精准实施产业项目,在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的同时,培育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光伏等中长期致富产业,扶贫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双英花生合作社坐落在双辽市红旗街义顺村,多年来以品种选育、科技推广、花生加工为一体,在花生新品种新技术上引领双辽花生产业。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双辽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双英花生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高产特色花生产业园区,每年双英合作社专家在田间地头、室内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生动形象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民看得见、学得会、跟得上。合作社每年在农闲时季节性用工80人至100人,优先聘用脱贫户,平均每人增收8000元至10000元。立足花生之乡产业优势,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全力打造花生联合体。2021年,双英花生合作社被评为吉林省百强示范社和国家级示范社。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筑牢防止返贫堤坝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四平市在脱贫攻坚时期,就一手抓脱贫一手抓防返贫,不断通过实践探索防返贫的有效办法。

2019年年底,四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防返贫防致贫”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四平市再次修订《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将监测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人口,进一步明确了监测对象,完善了监测方式、监测程序和帮扶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实施“滴灌式”“菜单式”精准帮扶。防贫保障救助基金由530万元扩大到1000万元,进一步降低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简化操作程序,累计发放救助金额170余万元,无一户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2021年5月,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西八大村村民杨红太,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前期白血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前期治疗费用已经花光了家中积蓄,在骨髓配型成功以后,面对后续治疗所需要的40余万元,杨红太一家人犯了难。了解到杨红太家中的情况后,经过区、乡、村三级合力,将杨红太一家纳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监测对象。随后,对杨红太落实防贫保障救助等政策,解决报销问题。为切实保障杨红太不发生因病支出较大造成致贫风险,经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多次沟通协调,按照“因病防贫”最高防贫保理赔救助金10万元予以赔付。11月25日,10万元防贫保障救助金转至杨红太账户中,重新点燃了一家人的生活信心。杨红太受益案例,是四平市实施防返贫防致贫政策的一个缩影。

聚焦多点纵深突破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

四平市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任务,以更大力度固根本、破难题、促长效,全面提升各项举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加。2021年脱贫群众人均收入11252元,增幅22.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值2.7个点。

促进稳岗就业,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作用,健全工作体系,落实就业政策,紧盯对外输出和域内就业两大渠道,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务工规模稳定增长。2021,全市脱贫人口就业达12759人次。“雨露计划”实现应补尽补,无一错补漏补。

双辽市创业联盟经过几年发展,现已入驻创业企业173户,累计为388家企业提供服务,成功孵化小微企业30个,带动近6000名农民群众就业增收;建立“四位一体”扶持体系,将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就业保障、创业孵化一体推进,确保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扶持、岗位安置、交通补助等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启动“互联网+”技能培训,3年来共举办养老护理、直播销售等各类技能培训110个班次,培训各类人员5042人次;建立“三大品牌”拓展对外输出渠道,通过“春风行动”“能人带动”和“定项培训”3个招牌活动,培育和吸纳更多农户就业增收。2021年冬至2022年春,举办大型专场招聘4场,乡村集市招聘活动12次,岗位下乡活动15次,网络招聘活动7场,脱贫人口实现省外务工13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保持在6万人以上。

用活金融政策,严格落实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对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确保应贷尽贷,无逾期现象发生。

抓实消费帮扶,制定出台《四平市关于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坚持消费帮扶月调度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

打造宜居宜业示范村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总体要求,出台了《四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具体工作任务清单,建立“月调度”机制,扎实推动乡村建设行动落地见效。特别是根据省里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四平市确立了“一年布点、两年连线、三年成片”的工作思路,利用5年时间,打造400个左右“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打造80个示范村(其中脱贫村27个,占34%),10月25日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千村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在梨树县召开。

强化组织保障。各县(市)区均成立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共安排县(区)级包保领导31名。同时,按照镇包村、村包屯、屯内设网格管理员的方式,实现户户联动、分区分片管理,实现网格管理员全覆盖。

强化示范引领。从创建示范村中,选定梨树县八里庙村、伊通县建国村、双辽市巨兴村等11个村作为精品村重点,全力打造示范村创建“排头兵”,形成可学、可看、可比的示范样板。

强化乡村治理。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等评选活动。积极推进“道德银行”建设,印发了《关于在示范村开展“乡村道德银行”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方面细化评分内容,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

四平市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是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为更好地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八里庙村以积分制为落脚点,突出自治、共治、法治、德治,切实巩固基层治理成效。结合文明实践月、文明实践周、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围绕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创富、敬老爱幼、十星级文明户等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一些陈规陋习和不文明现象,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道德银行”,激发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热情。依托“道德银行”,积极开展“村民议事”等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效化解矛盾,强化了基层治理。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通讯员 王鹏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