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砥砺奋进铸辉煌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董博 赵蓓蓓 庞智源   更新时间:2022-06-19 07:29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凝心聚力谋发展,蓄势聚能谱新篇。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辽源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三新一高”要求,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路、路径和举措,全力打造“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高质量发展载体,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经济建设稳中向好。在主动做实数据的基础上,全市经济总量迈进5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35亿元,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3.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级财政收入等重点指标增速连续两年位于全省前列。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进一步健全,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成效明显,政协协商民主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党管武装等工作得到加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市向纵深推进。

——文化建设守正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社会建设成果丰硕。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累计达到190亿元,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4%以内,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百工程”累计造林56万亩、建田103万亩、治河140公里。东辽河河清断面历史性达到四类水体,仙人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299天,治理裸露山体167处。

——党的建设扎实有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全面加强。

探索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跃上新层次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对标对表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规划,不断完善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思路、路径和举措。

健全工作目标体系。为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在探索“七条新路”和构建“六大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高质量发展载体和“双千亿”目标。

健全政策措施体系。制定《关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决定》等“1+N”政策规划,提出聚焦“高级化+现代化”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双修”推动城市(镇)高质量发展、做活“三篇文章”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补短”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四个党建”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五大改革”增强转型发展动力等措施。

健全责任落实体系。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按照“五化”方式,制定各项重点工作时间表、施工图,建立大督查、大督考机制,形成狠抓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

强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竞争力提到新水平

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七大主导产业格局,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筑底板、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有效促进了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七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88.4%。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蛋品+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7大链式产业集群,钢铁绿色智造、汽车模具等10大标志性产业链以及玉米深加工、智能装备绿电、碳纤维等10个产业园,新能源汽车、轨道客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纳入全省发展战略,鑫达钢铁年产120万吨炼焦、启星铝业轨道客车大型铝型材等551个重点产业项目全面实施,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1户,50户重点企业达到300亿级规模。

增强创新能力。建设七大产业研发平台,支持格致汽车、启星铝业等重点企业加速融入一汽、吉大等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厚德食品等90个企事业单位与44个科研单位合作建设科技项目142个,68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户、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工程,汽车改装年产20万套锂电池包等336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改造计划,东北袜业园万台袜机智能化三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富奥泵业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格致汽车智能汽车模具研发中心等数字化融合项目相继投产,欧蒂爱袜业、鑫锐机械等9户企业列入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试点名单。

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特色产业产值实现60亿元。

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三园一体”建设,集群式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和肉牛产业,建设东辽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禽蛋)产业园、辽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七大产业园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3个,成功打造东丰梅花鹿、东辽柞蚕两个省级区域品牌。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设红松果林20万亩,柞蚕、长白山浆果、元宝枫等绿色产业加快发展。辽源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东丰县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东辽县被评为全国禽蛋全产业链典型县、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8523名脱贫人口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三带两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硬化路通村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达100%。安恕、安石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东丰梅花鹿小镇、金州鴜鹭湖生态小镇进入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日趋完善,东丰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永治村等1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朝阳村等25个村被评为国家和省美丽休闲乡村。

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型业态培育初见新成效

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补短”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填补工业研发、仓储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空白,实施了辽源国际商贸物流城、东辽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抓住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推动商贸、餐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发展,欧亚北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家居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辽河半岛、御水丹堤等商业街形成一定集聚效应。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农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70%以上,袜子等地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跨境电商实现出口4200万元,辽源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加快文商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全面推进朝阳村、辽河源、养鹿官山园等乡村生态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9.7%、1.49%。

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山水林城焕发新面貌

着眼推动城市发展从补短强基向提升品质转变,健全市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启动“双修工程”,加快建设美丽辽源。

完善城市规划。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等8项规划编制,完成《辽源市道路专项规划》等12项专项规划编制,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刚性落实,城市建设规范有序。

实施城市修补。推进城乡路水热气电等“七网共建”工程,启动建设南部新城和北部新区,推动建设303国道红五星互通立交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12个,提升人民大街等市政道路114条,改造老旧小区96个,辽河大路下穿、福民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备受市民好评。

推进生态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建设四河景观带、改造六山生态,打造沿河公园21个、山体公园3个,高标准改造提升城市环境,城市生态不断改善。

创新城市管理。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高效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下放环卫、物业等管理职能到两区。开展“走遍辽源”活动和城市出入口环境等12项专项整治,拆除违建74万平方米。

社会建设惠及百姓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成果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成惠民实事119件。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灵活就业,群众就业更加充分。建设保障性安居房5032套,回迁安置棚户区居民1.5万户,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八连增,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辽源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优秀试点地区。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实施五中异地新建、市中心医院迁建、中医大厦改扩建等重大民生项目8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批,现代职教园区、新“四馆”投入使用。

巩固社会稳定局面。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力构筑人群免疫屏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推进平安辽源、法治辽源建设,创新打造“111”平安建设模式,扫黑除恶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辽源连续五年获得见义勇为城市和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城市,连续12年获得省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优秀等次、连续3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高质量转型发展厚积新势能

聚焦增强发展动力,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624项,引进域外资金739亿元。坚持以“五大改革”清障碍、增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高到97.7%,住房公积金贷款速度全国领先。抓好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建设,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始终处于全省前列。

优化融资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推动麦达斯、利源精制等一批企业成功重整。

优化政策环境,探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分类分档实施惠企激励政策。

优化城市环境,坚持软硬件一起抓,高标准实施城市功能性补短工程,提高生产生活要素供给能力和标准。

优化干事环境,完善容错纠错制度,建立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干劲显著增强。坚持以对外开放聚要素、促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深化与绍兴、长春对接合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主动对接深商控股、碧桂园等大企名企,中核新能源、吉浙东丰松籽产业园等264个项目签约落地。抓住一汽“六个回归”机遇,方大锻造等20户企业进入一汽配套供应体系。加强袜业、高精铝等出口基地建设,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辽源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辽源经济开发区被确认为省级高新开发区,东丰、东辽经济开发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文化建设开花结果

辽源城市魅力得到新彰显

坚持政治引领、宣传引导与文化繁荣有机统一,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名城。

注重凝思想、聚人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宣传活动,坚定干部群众爱党爱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信念信心。

注重树新风、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新时代楷模培树,辽源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

注重兴文化、扬特色。辽源城市节、辽源琵琶文化艺术周等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东丰农民画、东辽剪纸等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推出《天眼巨匠—南仁东》《情满东辽河》等一批精品力作,辽源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党的建设成绩斐然

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新突破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三力”和“七种能力”,选拔重用一批政治坚定、实绩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圆满完成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打造城市党建联合体45个,非公党组织组建率超过65%。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建立“三不”一体推进机制,严厉打击金融、工程、民生等重点领域腐败,开展人防、供销系统和供热、粮食购销领域等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整顿“四风”,积极开展“作风大整顿”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七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各级干部的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董博 赵蓓蓓 庞智源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