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风至,小暑来!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更新时间:2022-07-07 12:0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分三候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今年的小暑是在7月7日这天。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则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总的来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就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习俗

1.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2.食新

据说“食新”乃“食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故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3.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宜避暑防病。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小暑的卦象正是“遁”。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正如清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所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防中暑——在小暑时节,如果强烈的阳光照射过久,红外线会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就容易发生中暑。此外,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而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持续的闷热使体内热量不能发散,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夏天要避热、防中暑,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

防心衰——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以及各脏器供氧能力减低,心脏有疾病者易引发心衰,最初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此后随病情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说,进入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

防湿潮——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本应是痛苦难熬、充满抱怨的日子,但是阳光越灿烂,生命就可以越顽强,学会用平常心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用行动去寻一处清凉,得一份心静。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