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打造东北振兴新增长极——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协同发展记事

作者:崔维利 袁松年   更新时间:2022-08-03 10:38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首次市长联席会议现场。崔圣驰 摄

六地共同签署了《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市长联席会议机制》。高鸿 摄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专题合作组商务对接会现场。 高鸿 摄

东北振兴,一个关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命题。

六市携手,一次赋能东北腹地强势崛起的破题之举。

从“有界”到“无界”,让“近邻”变“队友”,一场跨越区域的协同发展正在省际间风起云涌。

肩负东北振兴时代重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7月30日,以“六市一体化携手并进打造东北振兴新高地”为主题的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首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四平市召开。会议旨在通过打造更加高效优质的生产供应体系、更加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和更加全面的内需消费体系,加快推动跨区域合作,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会议期间,四平、辽源、抚顺、通化、通辽和铁岭六市共同签署了《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市长联席会议机制》,确定了《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2022年工作计划》,发布了《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共同声明》,六市发改、工信、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农村(畜牧)、商务部门分别签署了合作组的框架协议。

发挥地缘优势 携手合作共赢

中国东北地区,广义上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放眼整个东北战略版图,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地处区域几何中心,是东北经济腹地和GDP加权重心,发展潜力大、活跃程度高,地位举足轻重。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虽跨省而立,却心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一脉相承。共享同一方水土,历史源远流长:农业优势凸显,工业基础雄厚,资源要素互补,产业互动性强,发展脉动同频,一体化合作基础得天独厚。

总体构想——

坚持平等互利、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构筑生态和安全屏障,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促进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协调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协同合作区域与“一带一路”北线的融合发展,建设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合作区。

战略定位——

联手打造东北振兴新增长极,重塑东北振兴发展新格局。发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地处东北地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交通、要素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经济发展带、物流交通轴、重要发展节点城镇等,弥合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的腹地空隙,形成东北地区中部腹地崛起带,成为撬动东北振兴的新支点。

全力构建双循环开放合作实践区,连通“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新节点。实施“南拓、北进、东通、西联”战略。向南连接京津冀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向北直通哈长城市群,加强对俄开放合作;向东联通长吉图战略核心区,直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西连接中国和蒙古国经济区,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陆海联运的新节点,打造东北地区物流集散地,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构建面向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的开放合作实践区。

加快建设产业承接转移新平台,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吉辽蒙资源禀赋优势,放大吉西南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效应,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京津冀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通过协同有序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成为东北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地和先进技术、高端人才集聚地,助力东北地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奋力创建寒地城市绿色发展示范区,构筑生态安全新屏障。共同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品牌,打造“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构筑生态屏障。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先导区,成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辐射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低碳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绿色循环发展。

实施“一体六同” 明确“路线图”

立足实现城市互通、产业互动、服务互享,探索实施“一体六同”发展路径,明确六市合作“路线图”。

坚持一体化规划。以提升六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承载能力为目标,编制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合作区规划,统筹产业、土地、生态等要素优化配置,探索优化路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主体功能区布局。

坚持交通同网。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领域全方位合作,提高综合运输能力。谋划102、202、303国省道改扩建、铁路网联通、货运机场建设等六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同网项目,形成互通互联、高效便捷、安全环保、保障充分的现代交通设施一体化体系。

坚持园区同建。按照“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求,充分发挥园区、企业各自优势,着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毗邻地区建设一体化合作示范园区,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发挥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作用,建设一批省际间合作示范园区,谋划六市共同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

坚持产业同兴。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全面融入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以及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等国家、省级发展战略,打造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着力推进四平农机、辽源袜业、抚顺石化、通化医药、通辽煤电铝、铁岭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谋划推动畜牧带、粮食带、玉米深加工带、装备制造产业带、全域旅游发展带等产业带建设,实施大合作、大开放、大政策、大投资、大产业、大项目等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推动传统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扩容,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错位发展、互动融合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同畅。推动开放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体化开放合作平台,对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经济圈,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向六市集聚,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尊重各地利益,共同参与各方组织的合作高峰论坛、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等,推进特色展会举办城市成为该项展会的永久性举办地。

坚持服务同城。谋划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共享、医疗合作、康养、医联体等重大合作项目,推进政务服务六市通办,促进科技、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动优质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构建适应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共享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生态同治。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重点围绕辽河流域谋划六市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围绕绿色矿山生态恢复谋划采煤影响区联合治理项目,实现环境污染的共同治理,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通报环境保护信息。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相邻生态功能区合作。

完善发展机制 下好“先手棋”

建立市长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由六市轮值承办,每年召开一次,时间安排在上半年。会议由六市市长负责召集,并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出席,主要审议和决策六市一体化高质量振兴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重大改革举措、重大项目等合作事项。

建立理事会议机制。理事会议由轮值方承办,轮值方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每年召开两次。第一次理事会议与六市市长联席会并行召开,第二次理事会议12月召开。主要协调落实六市市长联席会议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域合作的重大事项。

建立联合办公机制。联合组建六市办,在四平实行联合集中办公。每季度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议,与理事会轮值方季度工作会议合并召开,主要负责落实市长联席会、理事会研究确定的重点工作,统筹协调和督促重点领域合作事项落实。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在各市发展改革委设立协调办,每季度召开工作交流协调会,统筹协调推进本市六市合作工作,轮值承办六市市长联席会、理事会等重要会议,推进重点领域合作事项的督促落实和日常联络协调工作。

建立专题合作机制。各市在交通、能源、科技、产业、环保、政务服务、商务、金融、人社、应急等10个领域成立专题合作组,定期召开专题合作组会议,协同推进本专题合作的各项工作,配合六市办、协调办开好六市市长联席会、理事会等重要会议。

崭新航标,激荡风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的美美与共新格局,必将展现“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作者:崔维利 袁松年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