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航天强国路上的追梦人

作者:李晓静   更新时间:2022-12-09 08:3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星箭分离信号:已分离!卫星帆板状态:已展开!卫星运行姿态:三轴对日姿态稳定模式!卫星太阳阵电流正常!”“卫星入轨后,运行状态正常!”

……

11月16日,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测控大厅里,王梦晴和李畅与其他项目成员紧张又忙碌地分析着卫星的遥测信号,反复确认刚刚入轨的5颗星的运行状态。除了此次发射入轨的5颗“吉林一号”卫星外,目前,有8颗“吉林一号”卫星已经抵达发射场,将在12月份择机发射。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同它一样年轻的,还有一批科技工作者,1993年出生的王梦晴和李畅就是其中的两位。

王梦晴2018年硕士毕业后来到长光卫星工作,就职于综合电子研究室,负责卫星总体设计及星务软件设计,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经参与了64颗卫星的研制工作。“我毕业时对‘吉林一号’星座‘一见钟情’。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抬头望向夜空,我知道一定会有某个曾经的小伙伴正路过我的上空。”王梦晴说。

研制卫星真的很牛,但也很难。“刚接触研制工作时,我天天睡不着觉,心理压力很大,但当真的投入到工作中时,就没有时间想失败了,必须死磕到底,必须成功。”王梦晴说。为了尽快补上缺少实践经验的短板,王梦晴抓紧一切机会向带她的同行学习。“有的时候朋友打电话问我干什么呢,我说在学习,他们都很惊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梦晴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参与了多颗“吉林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第一次看到自己参与研制的卫星升空时,我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当听到发射、分离、入轨、帆板展开等信号时,我和同事们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今年11月16日又有5颗‘吉林一号’卫星升入太空,我们负责测控工作,当接收到卫星过境时的遥测信号,判定卫星状态良好时,我们都特别兴奋,下班的时候是凌晨四点,但我们兴奋得一路唱着歌回到宿舍。”

同王梦晴一样,在测试技术研究室工作的李畅刚参加工作时也同样忐忑。李畅负责的第一项工作是高分03B星和C星的测试工作,“我当时特别紧张,因为一旦有差错都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我需要有一个人站在旁边看着我干。”李畅回忆说,“第一次连接单机、第一次连接线缆……当时心里非常紧张,我不断告诉自己,必须严谨严谨再严谨。每次看卫星发射,我的心情都像送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一样,卫星入轨正常时,悬着的心才能落下。”

科研要进步就得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卫星批产需要的测试流程自动化难题摆在了李畅和同事们的面前。“卫星批产是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全新的探索。现在的测试流程是两个人负责一颗卫星的测试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李畅说。以前的测试方法都是单颗星测试,而批产测试方法则完全不同,需要将原来的思维方式全部推翻,重新搭建程序。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李畅没白天没黑夜地写程序赶进度,经过4轮大的修改,小的修改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用时4个月,终于建成了可以同时测试6颗星的模飞自动化测试平台,缩短了卫星测试时间,推动了卫星批产进程。

公司计划2023年底前实现138颗卫星组网,刚结束完项目的王梦晴和李畅又投入到了新的项目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航天强国,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系统部署,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觉得从事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动力更足了,我们要扎根科研一线,埋头苦干,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两个人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面对无限的未知世界、深邃的太空、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长光卫星人的脚步从未停歇。王梦晴和李畅是公司里两位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是这个优秀团队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敢想、敢干、敢拼、敢试的精神,他们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勇于实践,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不断奔跑着,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李晓静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