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丰景”——辽源市秋收侧记

作者:董博 庞智源   更新时间:2023-10-24 08:07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喜获丰收笑脸扬。刘鹰 摄

又到一年丰收季,辽源市乡间田埂中已是满目金黄,稻谷飘香。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被收割装入车中,挥舞着镰刀的农民也是满脸喜色,一首丰收交响曲正在辽源的田野中奏响。

今年,辽源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40.7万亩,其中玉米299万亩、水稻27.67万亩、大豆11.5万亩。截至10月14日,粮食作物已收200.27万亩,收获进度为58.78%。其中,玉米已收获162.5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4.31%;水稻已收24.0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6.77%;大豆已全部完成收获。

保障粮食安全,科技力量不可小觑。在东辽县辽河源镇,来自辽源市农科院的多个课题组正在试验田间忙碌。400亩的田地里种植着约30000个试验组合的玉米,进入收获季,每一块试验田里都有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种被筛选出来。从10月2日至7日,收获后的测产工作便在田间地头开展了起来。脱粒机在一旁飞速运转,脱出的玉米粒被装袋、编号。工作台上,科技人员利用电子秤、谷物水分测量仪等设备对玉米的各项数据进行测量,穗重、粒重、穗长度等17项数据被记录在册。

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彬介绍:“我们经过春种和夏季的田间管理,终于迎来了收获,现在也是抢抓时间,为海南的科研育种做准备。我们努力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性、抗病性好的玉米品种,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科技力量。”

种子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近年来,辽源市围绕粮食安全需要,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辽源种业振兴。辽源市农科院作为吉林省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机构,拥有南繁和北育两个科研基地,种质资源库储存各类种质资源2万份以上。市农科院已累计开发玉米新品种39个,其中国审品种5个,还有13个玉米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开发水稻品种2个、蔬菜品种2个,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

辽源市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是辽源市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走进辽河源镇英武村,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间隆隆作响。秋硕合作社的负责人邱国刚正在一旁看着新收的玉米棒,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我们种了5万亩的玉米,没受自然灾害影响,喜获丰收。今天开始收割预计要40多天才能收完,一亩地能比去年多打500斤粮,合作社的成员们都盼着这一天呐!”邱国刚激动地说。

今年,秋硕合作社共种植了6.5万亩的作物,除了玉米外,还种植了大豆、高粱、水稻。全程采用机械化,116名合作社成员乐享丰收成果。

近年来,辽源市把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一手抓政策宣传落实,一手抓技术培训,调动广大农民运用机械化的积极性。到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291家,新型经营主体52家,全市拖拉机5.05万台,配套农机具12.46万台套,播种机2.22万台,其中免耕播种机470台、精量少量播种机2.14万台,玉米收获机3565台,其中自走式收获机3381台、籽粒直收机10台,农机总动力达151万千瓦,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今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将提高到94%。

为了保障秋收,辽源市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挥秋收工作。9月28日,按照全省秋收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对全市秋收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安排部署,为今年秋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3组,村民孙桂仁正在抢抓有利天气收割水稻。来自辽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农机大队的大队长夏宏伟正在一旁叮嘱他注意安全。夏宏伟说:“我们经常会开展一些宣传和培训活动,尤其是现在,正值秋收农忙的阶段,我们基本每天都要来到各村屯检查,确保秋收安全。”

在织密秋收安全保障网方面,辽源市农业农村局不断强化指导服务和安全监管。下发了《关于抓好粮食生产后期田管和秋收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秋冬季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要抓好后期田间管理、分类推进秋收工作、做好秋收生产安全。组织农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秋收一线,指导农民分类收获。并开展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截至10月14日,各级农业部门出动技术指导与服务人员1864人次,指导农户2213余户。张贴宣传条幅10余条,排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695台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粘贴反光1100余条。

从春耕生产到秋收保障,辽源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安排部署、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指导粮食生产,通过适时组织春耕生产,加强指导服务,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994万元,补贴农机2108台(套)。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分类推进秋收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分类、分区适时开展收获,为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做足保障工作。


作者:董博 庞智源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