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听过最温暖的词,莫过于“托举”。
这个词像一束穿透钢筋水泥的光,照进被算法切割的孤岛时代——当数据洪流冲淡了人与人的温度,有三部影视作品却用跨越种族、代际与山海的力量,编织出人性最坚韧的纽带……
《苦尽柑来遇见你》:
代际托举中的女性史诗
济州岛的浪涛声里,全光礼潜入深海的背影刻着最悲壮的托举诗行。这位目不识丁的海女母亲,用溃烂的双手捕捞着女儿吴爱纯的未来,将每一丝体温锻造成教育的火种,用掀翻重男轻女的饭桌掷出刺破性别牢笼的利刃。
吴爱纯接过母亲的火炬,在灶台与诗稿间开辟新航道。她为女儿金明掀翻祭祀桌的瞬间,与三十年前母亲掀桌的巨响形成跨越时空的和鸣。这个高中肄业的母亲,在油灯下教女儿书写“自由”的笔画,用卖房筹款的决绝托举起留学的风帆。当女儿金明在首尔写字楼喊出“我要当CEO”,三代人的托举终于完成从海底到天空的进化——外婆在海里游,母亲在地上跑,女儿才能在天上飞。
剧中爱纯丈夫梁宽植的存在,让这部女性史诗更显厚重。这个甘愿离开主桌与妻女共食的男人,用“你掀桌,我善后”的承诺重构家庭权力结构。这部剧撕开了东亚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与束缚,更让我们看到:这种相互成全的托举,让橘子糖浆的隐喻愈发醇厚——第一代吞咽苦涩,第二代酿出甘甜,第三代终得回甘。
《绿皮书》:
肤色差异之上的掌心温度
如果说《苦尽柑来遇见你》展现纵向的代际托举,《绿皮书》则撕开横向的种族沟壑,让两个灵魂在颠簸的车厢里完成相互救赎。托尼擦皮鞋时沾满油污的手,与唐·谢利弹奏肖邦的纤长手指,本应是平行世界的两端。但当托尼教会黑人钢琴家用手抓炸鸡,当唐替白人司机修改给妻子的情书,两个被偏见禁锢的生命突然找到了支点。最震撼的托举发生在雨夜:唐被禁止使用白人厕所,托尼载着他回酒店时说“你可以用我的房间”,方向盘上的掌纹与琴键上的指纹,在那一刻共同按下文明的和弦。
这部斩获奥斯卡的作品告诉我们:真正的托举不需要俯身施恩。当托尼怒吼“你们凭什么羞辱他”时,当唐在黑人酒吧弹奏爵士乐时,两个孤独者以平视姿态完成了对彼此的托举。这种力量比对抗偏见更珍贵——它让施与受的界限消融,让尊严在交汇的掌纹间自然生长。
《山海情》:
黄沙漫卷处的集体脊梁
在中国西部的荒漠里,“托举”化作千万双手共同托起的绿洲。《山海情》中,凌教授的菌草不仅是作物,更是知识分子对土地的躬身托举;马得福磨破的布鞋丈量的不是里程,而是基层干部对百姓承诺的重量。当福建专家教村民种菇时沾满泥土的手,与宁夏汉子建造扬水站时结茧的手交叠,东西部协作不再是政策文件里的词汇,而是掌心相贴的温度。
这部曾创下主题创作剧国际传播新高的作品,在国际舞台引发的共鸣,也恰恰印证了托举的“普世价值”——当非洲观众看着闽宁镇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脱贫奇迹,更是整个人类面对生存困境时,那份用肩膀扛起同胞的原始本能。
小马说:
在这个推荐算法编织信息茧房的时代,托举的本质其实是打破数据牢笼的人文反叛。《苦尽柑来遇见你》里三代女性用体温焐热的教育火种,《绿皮书》中跨越肤色的车厢对话,《山海情》里横贯山海的协作网络——这些故事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连接不在云端算法的精准推送里,而在民生政策文件里跳动的暖心字节间,在陌生人等待电梯时多按的三秒开门键里,在暴雨中外卖员护住餐盒的臂弯中。
当科技加速异化人际关系时,这些作品给出了最朴素的答案:
所有向上的托举都在向下扎根。
算法可以计算世界的纬度,却丈量不出掌心托起的温度;数据能描摹行为的轨迹,却复制不了生命共振的微光。当我们学会在数字洪流中紧握彼此的手,那些被托举的瞬间,终将成为刺破孤岛的光。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璐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