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龙村的“第51户村民”——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王铁映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5-28 07:40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一面临山,三面环水,阳光照射下的鸭绿江波光粼粼……这里是集安市麻线乡下活龙村,一个仅有51户110余人的小渔村,也是G331沿边旅游大通道分支下的“网红村”。“宋大爷,昨天那网鱼卖了多少钱?”“李大娘,前几天给你补办的身份证到了。”5月19日清晨,该村“第51户村民”王铁映背着警务背包,如常走在村路上,一户户走访、一处处查看……

王铁映是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入警14年来,他从手绘“驻村地图”到成为辖区“活地图”,足迹重叠在村路上,身影穿梭在大山中。他在解民忧、助民富、保民安中,逐渐与群众结下了浓浓深情。村委会征求全村村民意见,授予他“荣誉村民”称号,王铁映正式“落户”下活龙村。

打造“富边样板”,蹚出从“一人帮”到“全乡扶”的振兴新路

5月的下活龙村,迎来新一轮旅游高峰。鸭绿江畔清风拂面,伫立江边的联排民宿得到游客连连好评;“乡里农创园”中,村民自制的陶艺瓦罐、手工布偶琳琅满目,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爱不释手。

下活龙村地偏人稀、交通不便,1272公顷的幅员面积,农耕土地仅7公顷。2019年,听说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要在村里建立“乡里农创园”,王铁映敏锐地发觉这是助民致富的良机,便主动找到负责人提出发展民宿经济的想法。想法好,也贴近乡村振兴愿景,但农村占地却成了难题。

“王婶,我大哥在外地务工,东边的屋子空着也是空着,这要改成民宿,免费给咱装修不说,还给你分红呢。”王铁映与村支部书记研究利用闲置民房改建民宿的可行性,逐户论证、逐人动员,经过不懈努力,25间民宿终于搞起来了。

住的地方有了,下活龙村逐渐成为“城里人”的“归园田居”。王铁映也借助边境旅游热潮,与村里合办起“小铁夜校”“乡村振兴法律咨询室”,与院校打造手工布艺、陶艺体验馆,最大限度提升村民“造血”能力,助力乡村旅游发展。过去一双双划桨、耕作的手,如今做起陶艺、织起布偶,喜迎八方来客。民宿业主王飞说:“从前羡慕别人搞旅游,如今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份红利,咱铁映就是了不起。”

擦亮“固边名片”,打响从“一人守”到“全线防”的平安招牌

下活龙村有一支“红马甲”治保队伍,由村干部、民兵、渔船民、企业主组成,马甲上“MM”的LOGO既代表着麻线乡,也象征着警民如两根麻绳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辖区治安稳定。这是王铁映为“义警工作站”亲自设计并冠以寓意的标志。

2020年,王铁映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我省边境地区首支警企民协作“快速反应、全线设防”的边境警务志愿队伍——“义警工作站”,率先启动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群防联控模式,搭建起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三位一体”的社会化警务新格局。“义警工作站”组建以来,“三警”联合边境踏查1520余次,开展治安巡防2210余次,采集各类基础信息并获取线索协助破案40余起,无偿向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250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纠纷调处率、村民满意率达100%。

2023年,74岁的义警宋培跃向村党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时说:“我家住在边境,看边境就是看自己家,只要我能动,就跟铁映一样为党和人民站岗,为祖国戍边!”如今,集安市每个边境村都有“义警工作站”。义警们逐步担起“信息员”“情报员”“调解员”等重要职责,与广大驻村民警一道,沿奔流不息的鸭绿江水用脚步丈量边境,在东北边陲筑起保境安民的钢铁长堤。

树立“兴边标杆”,绘就从“一人暖”到“一家亲”的团结画卷

4月20日,志愿者李涌涛怀抱一床夏凉被高兴地从“麻团铺子”走出来。开春以来,他参与普法宣传、义务巡边和矛盾纠纷调解等警务活动,一共积攒了20个“麻团”,免费兑换了这床夏凉被。“为自家看户守门,还能用‘麻团’换用品,让我感觉很有意义。”李涌涛说。

2023年9月,王铁映联合驻村工作队,充分整合义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及农电、民政、司法、企业等各行业志愿者建立了“麻线帮帮团”公益志愿组织。同时,搭建“麻团铺子”,以积分(麻团)兑换机制给予志愿者相应物质奖励。“麻线帮帮团”的建立,吸引了更多有志之士从事公益活动,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更广阔途径。

家住下活龙村西沟的李淑兰今年71岁,多年前丈夫和独女同年离世,只靠低保生活。了解情况后,王铁映带她看病、帮干农活,还常鼓励她,逐步让她重拾生活信心。王铁映每天都与她通电话或来家坐坐,提供物质和精神援助。去年大年初一的走访中,王铁映发现李淑兰家40年的平房木质房梁畸变,如雪大积压极易坍塌,但由于老人非本地户口且未达到危房标准,无法享受相关政策。王铁映通过“麻线帮帮团”寻求民政帮助,最后为老人解决了问题。14年间,王铁映先后建立“乡村爱心基金”“困难群体档案”,协调促成义务体检、送医送药等活动,个人累计捐款4万余元扶持8名困难群众,被辖区百姓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一眼望不穿的边关是超乎想象的孤寂,一生守不完的边关需超乎寻常的担当。王铁映凭着这股扎根基层和献身边防的精神,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及嘉奖4次,荣获“中国好人”“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及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5月23日,王铁映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

拿着奖章和证书再次站在村头,王铁映仿佛看到当年站在这里手绘“驻村地图”的自己。他攥着沉甸甸的奖章感慨万千:“荣誉是组织给予的,分量很重!‘第51户村民’是群众赠予的,更为珍贵!”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祖维晨 通讯员 郑博文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