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蛟河市白石山镇常胜村的大棚里,生机盎然。一排排紫绿相间的地瓜苗在温润的水雾中肆意地舒展着叶片,宛如翡翠雕琢的珠帘。村民手持喷壶穿梭其间,水珠顺着叶脉滑落,在晨光里折射出晶莹的光晕,映照出他们眼角眉梢藏不住的笑意——再过几日,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幼苗将移栽进广袤的黑土地,从“土疙瘩”变身“金元宝”。
这份甜蜜事业的蓬勃兴起,凝聚着镇村两级党组织的智慧与汗水。白石山镇党委推行镇主要负责人包村责任制,组建专班深入常胜、夹皮沟等传统地瓜种植村。田间地头的调研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土壤成分、种植成本与市场行情;镇干部与党员代表反复测算收益模型,对地瓜的发展现状、种植技术、加工销售、问题与挑战等进行深入细致调研,最终形成《白石山镇地瓜产业调研报告》,成为产业振兴的“路线图”。白石山镇将地瓜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的那一刻,也点燃了村民心中的致富火种。
为了让地瓜产业焕发新活力,白石山党委开启“取经之路”。考察团跨越千里奔赴海南桥头镇沙土村,在万亩地瓜田里,他们仔细观察滴灌系统的铺设,认真记录标准化种植流程,详细了解“桥头地瓜”品牌从注册到防伪溯源的全链条运作。归来后,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精心编制《白石山地瓜品牌建设三年规划》,培育年产值超10万元的龙头合作社,打造专属地理标志,实现“一箱一码”品质追溯,让白石山地瓜带着“身份证”走向市场。
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白石山镇将土壤样本与地瓜送检权威机构,精准掌握地理优势;与省农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引进先进的脱毒育苗技术,“白石山1号”种苗搭乘科研快车升级换代。夹皮沟村的5亩沙土地变身“农业实验室”,雾凇蜜薯、海南桥头地瓜等10余个品种在此同台竞技。农技人员每日记录生长数据,用科学标尺筛选出最适配的“当家花旦”,为规模化种植筑牢根基。
在销售端,白石山镇打出“组合拳”。地瓜产业协会应运而生,种植能手与经销商抱团发展,统一育苗标准、包装规格和销售价格,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不再“单打独斗”。考察团带回的深加工“秘籍”,让地瓜干、地瓜梗咸菜等衍生产品提上日程;常胜村村部变身直播基地,网红主播架起手机,将黑土地孕育的香甜传递到千家万户。
“认养一亩薯田”活动更是掀起热潮,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就能观看地瓜生长全过程,收获时还能体验挖薯乐趣,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互动。
如今,白石山镇的地瓜产业已初见成效,预计2025年将为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与此同时,这里正打造“蛟河白石山”抖音矩阵,策划红薯文化节,让香甜的地瓜与秀丽的山水联姻,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于佳明 徐博文 记者 徐文君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