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韩景俊:在战火洗礼中铸就赤胆忠心

  更新时间:2025-07-05 06:17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在吉林市丰满区干休所,一位97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就是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党员、老兵韩景俊。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诠释着“忠诚”二字。从战火纷飞的青春岁月到安享晚年的今天,韩景俊不仅用鲜血捍卫了祖国,更将红色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1928年,韩景俊出生在河南清丰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旧中国积贫积弱,饥饿和苦难深深烙印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粮食快熟时,日军、汉奸和土匪就来抢。”韩景俊回忆道。最令他痛心的,是日军为了抢夺粮食毒打村民的场景,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年幼的他:“那时我就想,一定要让穷苦人不再受欺负。”

1944年,16岁的韩景俊毅然参加共产党的部队。那时,他心中怀揣着最朴素的信念:“打倒日本侵略者,为跟自己一样的被压迫者出头。”由于当时身材瘦小,韩景俊被分配担任通讯员,穿着破旧衣裳,扮作流浪儿穿越日军的封锁线传递情报。“敌人在主要道路上挖了两三米深的交通沟,就是为了封锁共产党的部队。”老人说,每一次任务都是生死考验,但“搞革命不分大小,能杀敌的杀敌,能送信的送信”。

1946年,韩景俊的首次作战就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押运军需物资时,部队突遭敌军伏击,班长负伤,弹药也所剩无几。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韩景俊临危不乱,带领战友用物资围成掩体,集中火力突围。“那时候没时间害怕,只想着完成任务。”老人目光炯炯,仿佛重回战场。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的硝烟中,时任连队指导员的韩景俊在战场上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生死考验。当时,他带领170余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战役结束时,全连仅剩30余人,排级以上干部中唯有他一人幸存。老人情到深处时,声音跟着微微颤抖,“那些战友啊,现在连他们的名字都想不全了,可梦里总见到他们。”

西南剿匪的战斗中,韩景俊所在连队遭遇敌军精锐。面对兵力悬殊的困境,看着战友接连倒下,他端起步枪带头冲锋。“全连都打红了眼,敌人被我们这股狠劲吓退了。”韩景俊回忆道。这场以少胜多的战斗最终端掉了敌军老巢,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解气”的一仗。

1950年,韩景俊作为首批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眼前的一幕让他永生难忘:敌军燃烧弹将村庄化为焦土,稻田在火海中噼啪作响。“刚入朝时特别艰苦,我们只能在被炸毁的农田里寻找老百姓没来得及收的土豆,有时靠缴获敌人的食物充饥。”老人说,正是这样的绝境,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在一次空袭中,韩景俊驻防的工事被炸毁,腰部以下埋在废墟里。“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是战友把我扒了出来。”韩景俊指了指残疾的双腿说,“这伤就是当时落下的。”

脱下军装,褪不去军人本色。离休后的韩景俊仍保持着部队作息:每天五点起床打军体拳。党支部学习会上,他的笔记永远一丝不苟。他还积极参与干休所建设,热心公益事业,坚持为中小学生讲授国防教育课。“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在心中种下报效国家的种子,传承革命先辈精神。”韩景俊语重心长地说,希望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激励年轻一代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王艺博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