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发群体而言,这股风潮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情感密码与健康隐忧—— “电子榨菜”,为何让他们欲罢不能

  更新时间:2025-07-08 07:47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在短视频与网络短剧盛行的今天,一个新现象引发关注:那些曾被视为年轻人专属的霸总逆袭、甜宠爱情短剧,如今成了众多中老年人口中的“电子榨菜”,不仅占据他们的闲暇时光,更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这股风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情感密码与健康隐忧?记者深入探访,试图解开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霸总短剧

从年轻人的“专利”到银发族的“心头好”

“50岁阿姨邂逅豪门总裁”“普通保安竟是商界巨擘”……这些充满戏剧张力的短剧剧情,不再局限于年轻人的社交话题。如今,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成为许多父母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交平台上,子女们纷纷分享自家父母的“追剧日常”:退休后独居的母亲整日捧着手机,吃饭、休息时都沉浸在短剧世界;一贯节俭的父亲为解锁付费剧情,不惜多次充值。在不少家庭中,中老年父母刷短剧的时间远超其他娱乐活动,甚至有人调侃:“现在劝爸妈少刷手机,比让他们戒烟戒酒还难。”

情感缺口下的“精神代餐”

孤独催生的依赖

为什么“电子榨菜”能让爸妈们如此着迷?通过采访多位中老年短剧爱好者和心理专家,答案逐渐清晰——这些看似荒诞的剧情,实则是对中老年群体长期被忽视情感需求的回应。

“快节奏生活下,中老年人也会感到孤独,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缺乏兴趣爱好和社交圈子的老人。”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四疗区(老年心理科、心身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丁秀君分析,短视频、短剧节奏快、情节跌宕,能让他们暂时摆脱现实烦恼,通过心理学上的“投射”机制获得心理满足;观看时还能通过弹幕、评论互动,弥补现实社交的不足,成为独居老人的情感慰藉。

更重要的是,弹幕互动、评论区交流构建起的虚拟社交网络,填补了现实社交的空缺。长春市绿园区退休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平时子女忙,身边也没多少人聊天,在短剧评论区和老姐妹们聊聊剧情,感觉日子都有了盼头。”这种即时互动带来的情感共鸣,让“电子榨菜”从单纯的娱乐产品,演变为银发群体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

甜蜜背后的隐忧

警惕“电子榨菜”的健康风险

尽管“电子榨菜”能带来短暂愉悦,但过度沉迷的危害正逐步显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期沉迷短剧的中老年人群中,有人出现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身体问题,也有人因情绪随着剧情大起大落,导致睡眠质量变差。还有不少子女担忧,算法推送的猎奇内容容易让父母陷入信息茧房,影响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我妈以前性格开朗,现在天天刷短剧,变得越来越孤僻,和家人交流也少了。”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许多子女的心声。“电子榨菜”虽带来一时快乐,却并非健康生活的良方。丁秀君指出,长期沉迷会导致精神分散,使人情绪波动大、不稳定,易产生沮丧感和失败感,还可能因长时间刷手机出现精神恍惚,诱发身体问题。

打破依赖,回归健康生活

多方协同的解决方案

如何帮助爸妈们摆脱对“电子榨菜”的过度依赖?这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丁秀君建议,一方面,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让中老年人认识沉迷危害,设定每日观看时长上限,不要超过设定时间,同时尽量挑选内容健康、积极有益的视频观看,避免平台算法推送不良内容;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培养线下兴趣爱好,如参加阅读分享会、学习书法绘画、参与社区文艺活动等,也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互动,感受现实美好,丰富精神世界,维护身心健康。

社会层面,社区、社会组织也大有可为。不少地方已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活动:老年大学开设书画、摄影课程,社区组织广场舞社团、读书会,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为他们搭建了现实社交平台。此外,针对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课程也至关重要,帮助他们科学使用手机,理性看待网络内容。

当“电子榨菜”成为银发群体的精神新宠,这场跨越代际的文化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娱乐方式的转变,更是老年群体情感需求与精神健康的真实写照。唯有家庭、社会共同发力,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与陪伴,才能让老年人在享受数字红利的同时,拥抱更充实、健康的晚年生活。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毕雪 实习生 夏一丹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