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民大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会客厅”

  更新时间:2025-07-09 06:14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长春新民大街的树荫长廊中,63岁的居民孙亚范牵着孙子的手,在新铺就的青石板路上悠闲散步。“以前就常在这条街上散步,改造之后透亮多了,晚上出来遛弯儿的老街坊比过年还多。”老人指着沿街亮起来的建筑轮廓灯,眼里透着笑意。

当开街庆典的欢腾渐渐沉淀,这条穿越时光的历史长街,在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交织中,悄然融入了城市的呼吸:天光熹微中,晨跑者沿着修葺一新的步道奔跑、锻炼;午休时分,上班族捧着馥郁的咖啡,在街角书店的落地窗前小憩;黄昏向晚,孩子们在口袋公园里嬉戏玩耍,年轻人则聚集在特色店铺内畅聊……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在此完美交融,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全新的姿态,成为长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城市会客厅”。

拆墙透绿:让美景离市民更近

清晨六点,环卫工人推着新式清扫车,沿着新民大街的无障碍坡道缓缓前行,车辙碾过透水砖路面,溅起的水很快渗入地下。“现在的新民大街特别敞亮,拆除道路两旁的围墙后,熟悉的街道更添新的景色。”环卫工人李师傅一边俯身拾起地上的树枝一边说。

“拆墙透绿”后,人和风景融为一体。在此次新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中,原来的实体围墙被拆除,沿街单位的庭院绿地与街道公共空间无缝衔接,新增的13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在吉林省图书馆旧址东侧,新开辟的“文化长廊”成了网红打卡点,原本封闭的建筑山墙被改造成历史文化墙,廊下设置的休憩座椅采用榫卯结构,扶手处雕刻着大街的“历史年轮”。“我们特意保留了有70年树龄的老榆树,施工时专门定制了弧形保护架。”街区改造提升项目的工程师介绍,改造中为保护现有植被,调整了多处管线铺设路线……

夜幕下的新民大街诗意浓浓,沿街136盏仿古路灯采用暖白色调的LED光源,既避免了光污染,又勾勒出建筑的历史轮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口,新设置的行人等候区安装了智能遮阳棚,避暑纳凉时棚顶的光伏板还能为手机充电……

精准规划:文商旅融合发展

7月8日午后,新民大街胡同里的特色咖啡屋“人满为患”,人们在这里品尝着香味扑鼻的咖啡,消暑纳凉。“自从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客流量变大了,销售量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咖啡屋的老板满脸笑意,一边说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

夜晚的新民大街如今更是一座“不夜城”,餐饮店顾客盈门,热辣的火锅、香甜的蛋糕,引爆食客的味蕾。口袋公园里时不时传出孩童的笑声,还有自带小马扎的老人坐在路旁纳凉,构成一幅幅温馨画面。

这种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景象,源于精准的业态规划。改造后的新民大街,在保留原有医疗、教育等功能的基础上,引入了15家非遗工坊、8家特色书店和20个文创摊位。

作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标,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也是市民深入了解长春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示长春市火车站、老长影等场景,市民可以免费预约参观,博物馆还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研学项目。

“我们梳理了新民大街沿线的12处历史建筑,根据其风貌特点匹配业态,比如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旁引入言几又书店和主题咖啡馆,让游客在喝咖啡时解读城市历史。”长春市文广旅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新民大街业态创新注重“动静平衡”。博物馆、书店等文化空间,适合游客打开一段历史,或静静读上一本书。不固定点位的各项活动,则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民乐配摇滚,古典乐搭配街舞等混搭,让街头变得时尚。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在街区和谐共生。

服务升级:民生工程“精雕细琢”

周一早高峰,新民大街的智能交通系统正上演着“数字魔法”。当监测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口人流量激增时,系统自动调整周边路口的信号灯时长,同时向周边3公里内的网约车终端推送绕行提示。“以前送病人来医院,光找车位就得半小时,现在导航直接导到地下停车场入口,方便多了。”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说。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升级,藏在一个个细节里。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栏被换成可折叠式,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打开通道;公交站台设置了盲文站牌和USB充电口,电子屏实时显示下一班车距离;沿街商铺的台阶全部改造为坡道,门把手高度统一调整至0.9米,方便轮椅使用者借力。

市政设施提升则更加智能化,将交通、路灯、公安监控等合并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将地下通信、给水、燃气、热力管线迁改至路外,提升了街道的整体美观度。

建筑提升更能体现出细节之美,除将原长春日报社改造为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外,对沿街非文物建筑,如银贸大厦、中泰海洋馆、吉林电视塔等重要建筑进行了外立面修缮和景观提升。

让历史可阅读、让建筑可亲近、让细节可感知,如今的新民大街正以“绣花功夫”实现从基础设施到文化体验的升级焕新,并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人,都能在细微处触摸到城市的温度与智慧。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刘岸松 王秋月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