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城市洮北区洮河镇庆生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成片的瓜棚里,翠绿饱满的香瓜结满藤蔓,一场“甜蜜”的丰收正火热上演。近年来,庆生村依托“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深耕棚膜香瓜产业,让香瓜从零星种植的“试验田”,蜕变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走进种植户张娜的瓜棚,她正专注地给瓜藤掐尖。她告诉记者,自2015年投身棚膜香瓜种植,历经多年钻研,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种植方法。每年“五一”前后移栽瓜苗,全程采用人工精心管理,不施农药,让香瓜在自然环境中充分积累糖分。如今,她的瓜棚已成为村里的“教学课堂”,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学习种植技术。
在张娜的示范带动下,村邻崔丽荣也加入了香瓜种植行列。“看着张娜种瓜效益好,我也学着种,今年种的香白品种,结出的瓜又大又甜!”崔丽荣掀开棚膜,嫩绿的瓜苗生机盎然。她介绍,5月种下瓜苗,6月即可收获,紧接着种花瓜,10月份还能迎来另一茬丰收。棚膜技术如同给香瓜搭建的“暖房”,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多季种植。在这种“传帮带”模式下,庆生村香瓜种植户从几户发展到十余户,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
在庆生村,每一颗香瓜都享受着“贵族待遇”。人工掐尖确保养分集中,及时拔草避免养分流失,阳光和露水成为天然滋养。绿色种植方式赋予香瓜优良品质,清甜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外,合理的茬口安排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春末种植早熟品种抢占市场先机,盛夏接茬种花瓜实现错峰销售,棚膜技术让香瓜生长按下“加速键”,从“一季收”迈向“多季收”。
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张娜说,1栋棚膜一年两茬瓜,亩均收益超万元,是传统作物的3倍以上。如今,庆生村的香瓜直接从田间走进城市商超,销售价格和利润大幅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甄晓明表示,棚膜是产业发展的根基,香瓜是特色产业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让产业行稳致远。
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化发展,庆生村的香瓜产业不断壮大。一颗颗香甜的香瓜,不仅传递着“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甜蜜”画卷。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孙爽 本报记者 毕玮琳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