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新引擎驱动长春都市圈加速跑

  更新时间:2025-07-15 07:11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七月骄阳似火,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内一派繁忙景象。

国际陆港场站,满载汽车零部件的中欧班列鸣笛启程;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里,市民在余外零关税跨境集合店挑选全球好物。

7月14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媒体采访团乘车前往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一场围绕“以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深度调研,揭开了长春从内陆腹地向东北亚开放枢纽跃升的蓬勃脉动。

陆港引擎 畅通开放大动脉

“长满欧班列自2015年开通以来,累计承运货物9万余标箱,货值260亿元,贯通俄罗斯近百个站点及欧洲30个城市。”在兴隆铁路口岸,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指着延伸向远方的铁轨介绍。这个与综保区“一体化”建设的全国罕见内陆铁路口岸,已成为长春联通欧亚的钢铁动脉。

通道建设是开放的基石。长春编织起一张立体化国际物流网络。陆上,中欧班列(长春—满洲里—欧洲、长春—珲春—欧洲)稳定开行,TIR国际公路运输运量跃居全国前三;海上,海铁联运“天天班”连接天津、大连,长春至大连8小时直达,物流成本骤降20%;空中,跨境包机与卡车航班高效衔接全球市场。

“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让长春实现了‘借港出海、通联世界’。”综保区党建办李薇介绍。依托长春经开区“两带一港双谷十园”战略布局,兴隆外贸港作为开放枢纽,正推动进出口额向150亿元目标冲刺,跻身全国外贸前列。

“我们正深化与辽宁港口集团战略合作,未来集疏运效率将缩短至12小时,实现‘两港如一港、入区即入港’。”王玥表示,开放平台的提质扩容,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平台聚能 释放政策强磁力

走进5万平方米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全球近60个国家的6万种商品琳琅满目。这里采用“前店后仓”模式,消费者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保税仓直发。据了解,该中心2024年销售额达1.63亿元,目前已经成为长春市民“买全球”的重要窗口。

综保区的磁力远不止于此。政策高地:入区退税、保税流转、外汇自由结算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叠加整车进口、二手车出口等稀缺资质;产业沃土:形成“2+2”产业体系,2024年一线进出口额达120.5亿元,是“十三五”末的十倍;创新试验:智慧综保区建设推进“区港一体化”,“区内直转”“一票多车”等监管模式全国领先。

产业出海 锻造国际竞争力

开放浪潮下,“长春制造”扬帆远航的图景格外壮阔。“红旗、解放、奔腾等‘长春品牌’汽车已驶向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开放突破的‘先锋军’。”长春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作新透露,2024年一汽整车出口量达12.53万辆,较2020年暴增10倍。二手车出口更是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资质企业从5家激增至41家。

汽车产业带的升级是长春开放型经济的缩影。长春市经开区推动富维安道拓、纬湃等龙头转型,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创新示范基地,剑指650亿元产业链产值;芯光智谷依托“长光系”科研优势,冲刺30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健康食谷构建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加工高地,加速迈向200亿元产值目标。

“长春以‘产业+通道+平台’三维驱动,以‘专班+政策+服务’三重机制,全力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支点。”李作新强调。从“汽车城”到“开放城”,长春的产业筋骨在开放中愈发强健。

立足长吉图,辐射东北亚。长春正以兴隆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为支点,撬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全局。随着“百展千企”开拓市场行动深入推进,中欧班列与TIR公路加速奔驰,这座北国春城突破内陆桎梏,拥抱全球市场的开放新篇已落笔生辉。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任胜章 闫虹瑾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