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梅河:从媒体监督到凝聚民心

  更新时间:2025-07-21 07:25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第二期《问政梅河》节目现场。 (梅河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加强媒体监督作用,各地要策划推出动态清样、跟踪报道、问政节目”等相关要求,梅河口市创新推出《问政梅河》媒体监督类栏目,强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转作风、抓效能、促提升,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民心桥”、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试金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器”。

高位统筹 精准聚焦

关注百姓“急难愁盼”

强化顶层设计。梅河口市委将《问政梅河》作为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的战略抓手,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方案、把关选题,确保节目始终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强化民声导向。建立“多渠道征集、大数据分析、专班研判、领导审定”的选题机制。深度整合12345热线、信访平台、网络舆情等平台,广泛征集线索,围绕群众关切的问题开展问政,确保问政“问”在群众心坎上。

强化协同联动。成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选题-问政-督办-反馈-评估”高效运转闭环,为问政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动真碰硬 公开问政

以媒体监督倒逼作风效能“大提升”

深度调查,直面问题。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组建专业调查团队,采取暗访、体验、追踪等方式深入一线,制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事实说服力的调查短片,直击问题核心,针对相关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服务缺位等作风顽疾,让问题“无处遁形”,形成强大舆论监督压力。

现场交锋,压力直达。节目制作坚持保密原则,主持人现场点名相关部门上台,部门“一把手”直面主持人尖锐提问、专家点评、“三代表一委员”现场评议、满意度电子测评,让现场“辣味”十足,被问政对象“红脸出汗、如坐针毡”,真切感受到“不担当就曝光、不作为就问责”的压力,有力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和责任意识提升。

闭环管理 狠抓落实

以刚性机制保障问题整改“见真效”

全程跟踪促整改。节目结束后即形成《问政梅河曝光问题整改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梅河口市融媒体中心在每期《问政梅河》节目中开设“问政回头看”板块,对上期的问题整改成效跟踪报道,并通过“梅河口发布”等平台对节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问题整改“阳光化”赢得信任。

长效机制固成果。在整改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做到再向前一步,将解决问题的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成果。如市场监管局针对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建立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定期排查限期整改,用实际行动保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举一反三重提升。在“海龙镇、杏岭镇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播出后,全市的19个乡镇都行动起来,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活动,全面清理越冬垃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

深化成果运用

绘就为民服务新图景

《问政梅河》每季度一期,目前已完成四期,带来了显著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治理效益。

干群关系在解题中日益密切。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项目12项,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满意度显著提升。

干部作风在淬炼中持续向好。“马上办、务实干”的执行力显著提升,干部们主动深入基层调研、倾听民声、靠前服务渐成风尚。

梅河口市将持续深化拓展《问政梅河》品牌建设,在问政精准度、形式创新性、整改长效性上深耕细作,推动媒体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使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梅河口的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王耀辉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