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加强便民市场规范化建设

  更新时间:2025-07-23 08:14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查干悦界”商街游人如织。

清晨五点,兴隆街便民早市已热闹开摊。新鲜的蔬菜带着露水,刚出炉的糖饼冒着热气,摊主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张桂兰守着自家种的黄瓜、茄子摊,麻利地给顾客装袋:“以前在路边摆,总担心被撵,现在好了,一早上能卖200多元!”她脚下的地面干干净净,身旁的垃圾桶摆放整齐,这份安稳正是松原市便民市场规范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时间流转至下午四点,王爷府小区附近的辅路上,卖烧烤的王师傅刚支起摊位。“我这小推车从‘打游击’到有了固定点位,收入越来越稳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商贸小区的夜市接过白昼的热闹,渐渐沸腾起来。“我这摊位摆了三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炸串摊主李娟翻动着签子,笑意盈盈地说,“你看这周边划了停车位,来的人特别多,周末一晚上能卖出去500多串呢!”她的摊位旁,几张干净的桌椅整齐摆放,与周边整洁的环境相得益彰。

“以前觉得早市、夜市就是‘脏乱差’,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市民孙立英带着孩子在玩具摊前挑选商品,语气里满是认可,“早上去早市买新鲜蔬菜,晚上带孩子逛夜市吃点小吃,地面干干净净,累了能坐着歇脚,多好!”

一个个摊位串联起民生冷暖,一声声吆喝奏响发展乐章。这份烟火气的背后,是松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精心擘画和布局。他们以执法中队为单位,组织多支调研小组深入各城区街道、社区,累计走访群众6300余人次、商户2000余家,广泛收集关于便民市场早夜市的开设地点、经营品类、营业时间等意见建议,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出台《便民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选址标准、管理规范及责任分工。围绕“便民不扰民、服务不缺位”的导向,全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在居民密集区、交通便利区域设置政府主导、费用全免的便民市场;在人群相对集中、购买力较强的点位,统筹设置无烟烧烤、食品水果摊等临时便民消费点;同时鼓励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利用自有场地开设早夜市和农贸市场。

为让便民市场既有人气又有秩序,对部分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新设置统一规格、色调、安全标准的摊床摊位,配备与经营规模匹配的卫生保洁人员,设置便民服务公告牌和垃圾分类设施。同时加强网格化管理和执法巡查,实行错时、延时及规范管理,在早夜市高峰时段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大巡查频率,还通过发布公告、上街宣传等方式引导流动摊贩进入规范区域经营,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难题。

如今,“便民市场+社区临时便民点+潮汐早市和特色夜市”的三级服务网络已初步成型。结合流动商贩情况和百姓需求,全市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增设临时摊位,让供需两端的诉求得到更好满足。而“三不一划”举措的实施更显城市温度——对中心城区10条主要街路如建设街、新城路、繁汇路等,实行“不占盲道、不占消防通道、不占交通要道,划线标注外摆范围”的包容审慎监管,既拓展了商家经营空间,又让街面更添活力。

数据见证成效:2025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开设24处便民市场(其中政府主导零费用便民市场16处、企业开设早夜市8处)和61处便民疏导点,设置摊位6826个,覆盖全市90%以上社区,带动就业2.2万余人。

接下来,松原市将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便民市场。按照标准化要求,完成便民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实现分区分类、划行经营;优化布局,合理增加点位和摊位数量,推行“定人定岗定责”机制,组建20支专职管理队伍,联合街道网格员每日开展3次以上服务巡查,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要、处罚为辅”的“城市管理721”执法模式,让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城市温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座城市正以更具烟火气与获得感的姿态,让消费活力在朝朝暮暮中不断涌动,为城市发展注入温暖而强劲的动力。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王欣欣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