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源)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上半年,白山市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市中心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8.9%,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6%,位居全省第一;PM2.5浓度均值为2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4%。全市22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100%,9处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该市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督查督办,对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开展复查复核,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举报电话,受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持续加大问题排查起底力度,严肃查处生态环境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存量问题有效整改,增量问题有效遏制。两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共135项,完成整改127项,交办信访案件1540件,已办结1539件。
坚持主动服务,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白山市生态环境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网通办”,健全环评审批分级管理体系,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对185个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助力项目快速落地。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加强非现场检查手段运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系统新谋划生态环境领域项目42个,总投资82.58亿元;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4.5亿元,支持项目4个,总投资6.56亿元。
坚持保护优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市加强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管控,强化燃煤锅炉排污行为监管,路检柴油货车500余台,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标识发放,持续抓好秸秆禁烧管控。落实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11项具体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全市排查录入系统入河排污口1418个。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管控)率达到55.2%。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为100%。加强“两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为广大考生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考试和生活环境。完成全市6家10万吨正规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排查,组织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
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白山市生态环境局编制《白山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及流程释义》,更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成员、环境应急设备和环境应急物资。开展“清河行动”及汛前污染隐患排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深化与市河长办协作,构建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臭氧污染防治、露天物料堆场排查、机动车排放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等行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9起。加强节假日及敏感时期环境监管,从严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环境风险隐患,发现并整改问题20项。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印发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管理规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和管理能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组织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导59家企业完成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工作,帮助1户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实施臭氧源解析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采取“1+6+N”模式,建立“市县统筹、联合开展”的地区性污染源监测体系。举办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低碳日等主题宣传和环保设施开放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组建县(市、区)“绿动吉林”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