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白纪煊)今年3月,群众反映白山市某县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存在多次以高于市场价格采购办公设备问题,被反映对象为此感到十分沮丧。经核实,反映内容不属实。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县纪委监委不到一个月就对其进行澄清正名,使其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以更充足的干劲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着眼澄清正名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白山市纪委监委研究制定做好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方案,就澄清适用情形、实施过程、审核把关等进行全流程规范。并探索制定3套卷宗样本和10个审批文书模板,既维护澄清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确保澄清卷宗标准规范、澄清过程有迹可查。
年初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综合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通报澄清等方式,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5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有效解决不实举报影响干部声誉、牵扯干部精力、束缚干部手脚等问题,让这些干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关爱。
澄清正名仅是第一步,帮助打消心理顾虑、提振工作干劲、促进干事创业才是澄清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白山市纪委监委围绕做实澄清正名“后半篇文章”,通过单独见面、定期约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澄清对象及家属开展暖心回访,及时了解被澄清干部的思想、心理、精神状况和日常表现,引导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及其所在部门党组织沟通对接,避免党员干部因受到诬告错告而影响选拔任用、评优评先,充分释放澄清正名的激励效应。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为56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2024年5月,白山市纪委监委收到反映某县中学强制住宿学生高价购买床垫问题。经询问学生家长、查询学校财务账目,发现反映的问题纯属无中生有。这不但严重影响学校声誉,还破坏了正常信访秩序。通过认真排查,举报人交代了为发泄个人私愤而通过信访举报意图抹黑诋毁单位的事实。鉴于其认错态度端正,于今年4月由所在党组织给予批评教育处理。
在健全完善澄清正名机制的基础上,白山市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制定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信访、组织、政法等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定期会商研判、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多方力量联合惩戒等,着力破解查处诬告陷害行为调查难、界定难、处理难等问题,旗帜鲜明地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坚决刹住搬弄是非搞“错告”、道听途说搞“诬告”、图谋不轨搞“捏造”的歪风邪气。近年来,全市共对6人的诬告陷害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打击,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