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白城市洮北区金祥乡,蒜香四溢,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东风村种植大户王金龙正带领着100余名周边农户采收大蒜,一垄垄成熟的大蒜破土而出,颗颗饱满紧实,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王金龙种植大蒜已有十余年,他的70亩白皮大八瓣蒜,是村里当之无愧的“明星作物”。“白皮大八瓣蒜瓣大、口感辛辣适中,无论是作为调料,还是直接食用,都别有一番风味,特别受市场欢迎。”说起自家的大蒜,王金龙满脸自豪。凭借着多年的摸索经验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今年他种植的大蒜亩产量高达约五万斤,远高于周边地区平均水平。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王金龙的大蒜种植之路见证了金祥乡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他种植的大蒜不仅产量在全乡领先,还吸引并带动了周边100余名农户参与到种蒜、收蒜当中,不仅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为周边农户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农闲时跟着王金龙种蒜、收蒜,一天能挣200多元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郭永宵笑着说。
质量过硬是金祥乡大蒜的“金字招牌”。长期合作的代收商董绍武竖起大拇指,说:“金祥乡的大蒜品相好、耐储存。尤其是王金龙家的,年年都是客户点名要的‘抢手货’,每次来收蒜,都不用担心销路问题,客户们都抢着要。”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的土地从不停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蒜一收完,紧接着就种白菜!”王金龙介绍,这种“蒜菜轮作”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实现一地双收,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近年来,金祥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大蒜和大白菜种植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今年,当地大蒜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3至1.4元,预计全乡大蒜总产值将突破百万元,蒜香飘出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蒜制品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积极发挥品牌效应,让小小蒜头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法宝。”金祥乡副乡长刘洪鹏说。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尹雪 通讯员 彭吉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