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黑土地 创业正当时——记吉林农业大学留省创业毕业生王东超

作者:景洋 实习生 孟莹莹   更新时间:2021-11-23 09:05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米卖的咋样?”“昨天出了一两百袋儿,一会川渝商会还要取走300袋呢。”在吉林农业大学校门外的“吉农大东北特产直营店”里,记者见到了王东超,他皮肤黝黑,话语质朴。

王东超提到的“大米”,就是吉林农大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吉农大667”。“店里销售的大米是我们‘吉农大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农民一起种出来的,现在团队已经帮助农民推销优质大米几百万斤,算下来,农民大概增收300多万元。”

说起“吉农大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王东超显得特别兴奋。

“本科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在学校水稻研究所工作,从未离开过科研一线。2014年,我又在母校攻读硕士,期间经常和老师下乡,我发现农民最缺少的是农业技术服务。我是出生在辽源农村的孩子,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想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想打造一个技术服务平台,针对农业区域性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把农大的科研成果一站式送到农户手中,让农民用更低的价格得到更好的产品及服务,利用农业高校科研优势,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推广的模式,打通科研到田间的‘最后一公里’。”王东超介绍。

2016年,王东超通过省里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向学校申请了免费办公场所和创业担保贷款,在长春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贷款的扶持下,短期内解决了产品研发前期资金投入问题。

“我们这个平台的搭建得益于省里为大学生创造的良好创业环境,不管是资金还是场地,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如鱼得水,尽情地去施展。同时,创业导师给予了我们点对点的梳理,帮助我们与学科专家对接,很快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点就建成了。”

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是王东超一直以来的梦想。带着梦想,他走上了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通过增加水稻插秧密度减少氮肥施用量来增产。这种新的种植模式一经推广,很快得到了农民认可。”几年来,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累计投入了近50万元扶贫款,免费对农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为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普及全程全营养轻简化培肥增效技术的新型种植技术模式,3年累计减少农民540余万元的投入成本,增加产量160余万斤。

“虽然很辛苦,但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农民朋友们科学种植,实现增收,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王东超欣慰地说,“国家一直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省委书记景俊海更是发出号召,鼓励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让我们对家乡的未来和自己的事业都充满了信心。”


作者:景洋 实习生 孟莹莹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