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更新时间:2022-02-21 15:50   来源:吉林发布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图片

近日,《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正式印发,明确了“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孙铁先生,向大家介绍《规划》相关情况,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韩良先生、副厅长蔡宝峰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下面,首先请孙铁先生介绍情况。



孙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图片

2021年,我们乘势而上,生态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新高,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国前列,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首次突破9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进入“20+”水平,全省所有市(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6.6%,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保持良好等级。

进入“十四五”,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去年,省委作出了《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高的位置。省政府将《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作为我省“十四五”时期重点规划之一,统筹谋划、高位推进。

省生态环境厅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科学、系统、精准,着力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吉林振兴发展实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统谋划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谋划治理举措,着力增强人民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坚持科学编规划、“开门编规划”,由多位厅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和调查研究,先后邀请国内、省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辅导以及实地指导。同时,与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以及地方基层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并广泛征求省直相关单位、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确保《规划》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切合吉林实际。

《规划》内容共12章48节,在全面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指导思想上,明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在总体目标上,明确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经济实力、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民生态文明素质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有升。

图片

在重点任务上,明确6个方面内容:

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为主线。

二是实施“两个路径”,即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相结合、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融合。

三是统筹“三个区域”,即东部突出“生态保护”、中部突出“环境治理”、西部突出“生态修复”。

四是强化“四个保障”,即创新动力保障、科学技术保障、制度体系保障和数字智慧保障。

五是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依法严格生态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六是达到“六新目标”,即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绿色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实现新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新进步、生态文化建设谱写新篇章。

在具体举措上,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用足用好“三线一单”、规划环评、生态补偿、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绿色创建等手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优化调整,构建碳排放控制体系,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并谋划了14类重点工程。

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大气方面,提出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区域、时段、重点污染物差异化管控,突出秸秆、燃煤锅炉、柴油货车、工业企业、扬尘和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整治,加强噪声、恶臭、有毒有害等其他污染防治,并谋划了10类重点工程,着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新改善,让百姓感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在水方面,提出加强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及风险防范,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增强水资源保障,逐步恢复水生态健康,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并谋划了8类重点工程,努力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方面取得成效,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吉林美丽河湖。在土壤方面,提出继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分类管控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谋划了3类重点工程,确保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围绕生态环境安全,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提出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监管制度、加快生态示范创建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质量、扩充资源总量、增加绿色效益,并谋划了6类重点工程,着力厚植吉林生态优势,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格局。在环境风险防控方面,提出严格环境准入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化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并谋划了9类重点工程,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

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责任、法规政策、监管、市场、信用等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宣教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激励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并谋划了5类重点工程,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规划》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落细,做到任务有实招、工作有实效、群众有实感,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最后,借此机会,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吉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图片


央广网:刚才听了我们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情况介绍,请问《规划》设置的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的指标,相比于“十三五”末期的改善幅度如何,能否详细解读?

孙铁:

感谢您的提问。刚刚已经向大家做了介绍,“十三五”时期,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进入“十四五”,为了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我们综合研判生态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国家考核要求等因素,确定了既符合我省实际,又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期待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目标。

在大气方面,共设定了优良天数比例、PM2.5年均浓度、重污染天气比例3项指标。

其中,有两项指标严于国家对我省的目标要求,一是优良天数比例为92.3%,高于国家要求4.8个百分点,二是PM2.5浓度为29.5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要求0.5微克;有一项指标即重污染天数比例目标和国家要求一致,为0.7%。同时,3项指标较“十三五”都有较大改善,优良天数比例需提升2.5个百分点,PM2.5浓度需下降1.5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要减少17天。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去年开始,我们全面启动了“升级版”蓝天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重点区域协调治理,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行动,全面实施秸秆全域禁烧,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未来几年,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预计“十四五”末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全省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全国较好水平。

在水方面,共设定优良水体比例、劣五类水体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3项指标。

其中,有一项指标严于国家对我省目标要求,即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较国家要求增加了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目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7.1%、劣五类水体比例降至2.8%两项指标与国家要求保持一致,这两项指标较“十三五”都有较大改善,优良水体比例需提升3.2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需下降4.4个百分点。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去年开始,我省全面启动了升级版的“碧水保卫战”,坚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三水共治”,强化水源地保护,统筹抓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治污设施运行监管、排污口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预计“十四五”末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力争全省水环境质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吉林广播电视台:去年,省委作出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请问在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上是如何体现的?

韩良: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是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厚植吉林生态优势,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创新性地提出着力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经济、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稳固的生态系统安全以及更加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3+1”体系。

图片

为了统筹推进生态强省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省生态环境厅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了推进落实的工作职责。

目前,我们正在建立并完善推进生态强省“1+N”行动体系,即以生态强省决定为统领,以若干规划、政策及行动方案为支撑,其中,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省生态环境厅充分衔接了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具体要求。

在目标设定上,《规划》紧紧围绕生态强省建设目标,提出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对生态经济实力、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目标的表述,均回应了生态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特别是《规划》提出突出“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另外,在“四个保障”“五个突破”等方面也都体现生态强省建设关于生态经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设置的19项具体指标,既包括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目标,也涵盖了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内容,这些都与生态强省建设的目标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在主要内容上,《规划》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有关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的工作举措,与《决定》中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经济紧密衔接;《规划》中关于实现大气质量新改善、加强“三水”统筹、深化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内容,与《决定》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紧密衔接;《规划》中关于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与《决定》中打造更加稳固的生态系统安全体系紧密衔接。特别是,在《规划》中,上述措施更加细化、实化,因此,《规划》的精准落位、顺利实施,将为生态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吉林网:请问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是怎样回应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话题,体现大力推进民生改善的?

蔡宝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最突出的优势、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品牌,吉林人民对优美的自然环境引以为傲,对优质的生态环境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要求。《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来推动民生的持续改善。

图片

比如,针对群众最为关注的重污染天气问题,《规划》提出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强化预警监测、实施应急减排、提高企业治污水平等措施,加强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合作,共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下大力气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力推动秸秆全域禁烧,这些措施多管齐下,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次数,全力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比如,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问题,是历次生态环保督察群众投诉举报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规划》将“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单独列篇进行部署,提出要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重点加强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中噪声热点问题的集中整治,到2025年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就是要加大力度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痛点问题。

比如,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同时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农村水源地保护,着力从根本上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

比如,黑臭水体问题,《规划》提出进一步强化排查整改,建立健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确保“长制久清”,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要基本消除。同时,通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行动,使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消除。

再比如,土壤污染问题,为了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的安心”,《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对农用地污染问题要强化源头防控,切实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底线。

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监督,《规划》提出利用来信、来访、网络、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畅通渠道。同时,完善公众有奖举报机制,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形成生态环保全社会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图片

凤凰网:围绕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我省实施了“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请问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怎样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韩良:

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客观阐明了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问题,明确要紧扣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在基本原则方面,《规划》坚持绿色发展,提出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实现路径方面,《规划》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融合,同步实现环境质量和容量“双改善”以及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高”。

在具体举措方面,《规划》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政策措施、工程手段、强化监管等方式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落实“双碳”目标上,《规划》系统安排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加快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碳达峰。

同时,《规划》提出要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体系,结合我省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推广生态示范创建模式和典型做法,深入推进生态强市、生态强县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生态价值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原标题:《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