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这是悬挂于河南省内乡县三省堂前的一副著名楹联,为清朝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
据史料记载,当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景离乡,内乡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刚刚上任的高以永忧心忡忡,深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烛研磨写下了这副楹联,并悬挂于三省堂,用来督促自己。
上联的核心要义是讲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爱民如子;下联的核心要义是讲为官之道,要淡化“官本位”,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百姓。
楹联以质朴的语言,深刻阐释了为官者与百姓的关系,以及对待官职应有的态度。它不仅是封建时代官吏的自勉之词,更对当下干部作风转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特意援引这副楹联并强调,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迈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广阔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改革的中坚力量和关键推动者,肩负着将为民、惠民理念贯穿于改革全过程的重要使命。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对于吉林省来说,改革没有退路、别无他途,刀山也要敢上、火海也要敢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当英雄好汉,不当懦夫、不当逃兵,当“雄狮型”干部,带领大家冲锋陷阵、攻城拔寨,坚决打赢这场吉林的“上甘岭战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号角吹响,战鼓催人。吉林省广大党员干部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吉林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破藩篱、扫障碍、下深水、涉险滩,吉林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掉链子、不撂挑子,用铁肩膀挑起硬担子,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干出实效。
作风一变干劲足,作风一变局面新。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在振兴发展的主战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新能源装备制造生产线加速投产、低空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长白山生态经济走廊正在形成……有数据显示,全省本轮春季开工重大项目312个,年度计划投资近800亿元。
愈是大道如砥、闯关夺隘,愈需淬炼作风、凝聚人心。当前,全省上下正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用心领悟、用力践行,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服务群众,让群众可感可及。
“三省堂楹联”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应有的作风和品质。在新时代,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从这副对联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持之以恒深化作风能力建设,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吉林全面振兴各项工作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篇章。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抑嫱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