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38岁的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再次获得了新荣誉——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我们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好时代,也赶上了吉林振兴和红旗品牌振兴的好机遇。”杨永修说。
走上工作岗位不过15年,杨永修却已集60余项荣誉于一身:央企楷模、全国机械行业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但与记者交谈时,他最兴奋的还是自己团队研发试制的攻关进展。
“我们正在攻关电机壳体的精度问题,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高性能电驱系统的动力和稳定性。我们已经把精度提升到8微米,几乎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杨永修举例,红旗天工系列搭载的新款电驱壳体直径大、型腔深、外层侧壁薄、外圈角度多,导致加工难度大增。他带领团队开发程序、改进刀具、自研工装、创新工艺……多维发力,才攻克试制难题。
截至目前,杨永修已先后完成30多项重点项目的研发试制任务,解决业内技术难题130多项,获授权专利34项,取得了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一等奖、国家发明展金奖等30余项创新成果奖,累计节创价值8000余万元。
勇挑重担、大胆创新,根植在杨永修成长经历中,他的一身高超本领正是由此而来。
2010年,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后,杨永修进入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彼时,中国汽车工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已至,全新的技术理念纷至沓来,系统语言、操作技术、编程软件……一个个难题仿佛一座座大山,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脚踏实地学习。”杨永修说。他白天边看师傅操作边做笔记,笔记本每一页都记得密密匝匝;每天下班后,他坚持再上机床练6个小时操作;遇到难题就记下来请教师傅,逐个解决。
靠着学习上的一股“狠劲”,仅仅两年时间,杨永修就脱颖而出,荣膺“一汽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即使在汽车人才辈出的中国一汽,这样的速度也并不常见。
在工作岗位历经多年实践与创新,取得众多成果后,杨永修担负起了更重要、更辉煌的攻坚任务。
振兴民族汽车品牌,是中国一汽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顶尖的研发试制技术人员,杨永修承担了红旗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变速器及整车底盘等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尤其是大马力发动机更是汇聚了全球汽车工业百年来的经验与技术。接到任务后,杨永修和同事们一起学习和钻研,完成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V12发动机的试制加工任务,结束了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需由国外加工的历史,填补国内V型发动机制造空白,让红旗拥有了一颗强劲的“中国心”。
近年来,杨永修先后参与并出色完成了大红旗V8、V6、4GB、4GC发动机及6MT、DCT350变速箱、V501减速器壳、HS5副车架等多项国家级、集团级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
当汽车工业迎来新能源时代,杨永修也随之“转型”,再次开启了新的研发攻坚之路。他说:“当下是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时代,我和同事们正努力进行技术攻关工作,助力新能源汽车创新,服务民族汽车品牌发展。作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我也将发挥引领作用,提高思想意识,扩展行业视野,与全国的其他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做好交流,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攻关,为制造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华泰来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