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老师就像一束光,在她身上,我们总能找到力量。”学生们的称赞,是对吉林省援疆教师赵慧最好的褒奖。怀揣“心有大我,胸怀天下,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赵慧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30余载,从家乡奔赴阿勒泰,用行动诠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3年,赵慧来到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在普职融通班教授高中语文。面对90%是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知识漏洞多的班级,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她放下熟悉的教学套路,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制作PPT、查找资料,研究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的教学模式,并耐心为学生补习小学、初中的知识,反复讲解难点,从不抱怨。
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赵慧开启“伴学”模式,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进教室答疑,午休辅导学生,周末放弃休息看管学生自习。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逐渐从上课走神、不会学习,转变为能记笔记、跟上思路听课。为了突破学生“不会写作”的难题,她创新了“一点一线一段”作文训练法。一年后,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大幅提升,语文成绩显著提高,3位同学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让赵慧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她被诊断出甲亢,头晕手抖,四肢瘫软,心跳160下,甚至晕厥。但是,她没有一天离开讲台,离开战斗的岗位,援疆信念就是她的支撑。
在教育援疆一线,赵慧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她通过旁征博引大量古今中外史实对比剖析,展现中华文化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面对学生的思想困惑,她耐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党的认识和对国家的认同。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考,赵慧在考试中设置“感恩”“责任”“人生目标”等作文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她还利用周日晚课播放红色影视剧,组织交流分享。此外,赵慧还策划了“青春心向党”红歌大赛,让学生在歌声中抒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在“红纽扣”辅导员项目的推动下,赵慧与学生们的关系更加亲密。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还关心他们的生活,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零食、文具和药品;为节日无法回家的孩子包饺子、做美食;带生病的孩子去看病、买补品、补习功课;和成长中遇到问题的孩子耐心沟通。
家访是赵慧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尽管路途遥远,她依然坚持前往牧区学生家中,带去慰问品,与家长和学生真诚交流。在她看来,只有真情付出,才能在学生的人生中留下温暖的印记。
作为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赵慧承担起培养新任班主任的任务。她组织培训,指导班会课,制定班级管理办法,每天跟班观察,手把手教学,帮助年轻班主任提升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在她的努力下,各班管理有序,凝聚力加强,新班主任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表彰。赵慧还与当地语文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经验和技巧。无论是课下答疑,还是示范课教学,她都耐心细致,帮助年轻老师攻克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即便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赵慧依然挑起了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宣传干事的重担,她每周7天、每天12小时都在工作。面对“爬格子”写材料的挑战,加班加点,反复修改,组织、撰写各类材料、宣传稿件近百篇,用文字记录援疆工作的点滴,展现援疆教师的风采。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赵慧先后荣获“十佳最美援疆教师”“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宣传干部”等称号。这些荣誉是她镌刻在金山戈壁的坚实印记,更代表着吉林援疆教育工作者的拳拳润疆之心、报国之志。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李抑嫱
初审:梁拓元
复审:胡健华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