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我省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月18日以来,我省持续遭受强降雨,全省5个市、1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复盘洪涝灾害应对情况,研判防汛形势,对防汛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从强化责任落实、监测预警、转移避险、重点防御、应急保障、救灾救助等六个方面落实落细各项措施。
省水利厅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接下来要结合天气趋势,滚动研判江河水情,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另外,主汛期前,全省大中型水库通过提前腾库已经形成112.4亿立方米纳洪能力,应对前5轮降雨,水库拦洪率超50%。省水利厅下一步要精细化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王牌”作用。
省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强化与应急、水利、自然资源、住建、交通等部门协作联动,优化递进式气象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形成极端天气应对工作闭环,切实守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下一步,省气象局将持续推进洪水模型应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为防汛救灾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下一步要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切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地质灾害防范各项工作。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同志和技术专家要深入一线,推动防灾责任、应急预案、防范措施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及时出动省级技术指导专家组,提前驻防预警区、直达隐患点,帮助地方解决巡查排查中的疑难问题,为全省地灾防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保障。
省农业农村厅以县为单位逐村逐地块摸清农田积水受淹风险,绘制形成集沟渠排水、汇水、泄水的县域“一张图”,力争在72小时内排出田间积水,对因灾损毁的农田排水沟渠进行修复加固,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奋力夺取秋粮丰收。
省住建厅通过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清疏雨水管网,维护泵站设施,确保排水系统顺畅。强化责任落实,对所有风险点位建立“一点一策”,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善防汛物资,采取“一个隐患点一个班组一套措施”,保证雨前布防,切实防范出现地下空间倒灌等问题。强化应急力量准备,将全省划分中、东、西、南四个排水防涝救援区域,预置移动排涝装备207台(套),集中储备机动抢险队伍28支,作业人员478人,移动排涝装备124台套,装备处于热备状态,全时备战,实施机动救援。
强降雨期间,省交通运输厅强化“一路多方”“车路人”协同及极端天气专班作用,点对点叫醒预警市(州)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汛期安全风险管控专项行动,建立灾害风险路段清单,采取工程处置、巡查盯守等措施;绘制全省交通防汛应急保障图,精准管控重点部位。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共建立208支应急队伍,组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10支,落实应急保障储备运力1271辆,处置灾毁路段760处。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持续做好路网巡查监测、隐患排查治理、灾害预警“叫应”、保障能力提升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长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工作的风险提示》,组织应急、气象、水务、水文、建委、规资等部门研判会商,对各县市区“一地一策”督促加强防范,分雨前、雨中、雨后3个时段加强调度,对降雨落区重点区域持续开展抽查,确保通讯保持畅通。针对历史出险部位,长春市宽城区提前配备了沙袋、钩机等物资装备,一旦出现险情,立即调度使用。全区承担巡堤查险任务的堤防共3段,目前已组建3支查险队伍、130人,每两小时不间断开展巡查,若遇雨情水情较大的情况,将立即加大巡查频次。
吉林市全面排查山洪、小河塘坝、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风险隐患,向全市公众普发风险提示短信,在多平台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暴雨防御小视频,未雨绸缪打好防汛主动仗。目前在全市451个点位预置机械设备552台套、砂石料2.68万立方米,备好50辆大客车,驻地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备勤2836人、机械设备455台(套),时刻保持1000余部卫星电话、无线手持机通信畅通,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督促全市7000余名行政、技术、巡查等责任人上岗到位,针对城区内涝提前预置值守人员365人、车辆设备75台,确保发生险情及时响应、及时处置。用心用情周全照顾好本轮降雨转移的1910户4121名群众,保障基本生活,做好心理疏导,全力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四平市抓实抓细防汛备汛各项措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序。压紧压实各方面责任,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信息报告等制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强化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持续完善应急预案,持续深化风险排查,细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决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通化市对现有防汛抢险预案进行逐一修订,进一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操性。持续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镇内涝等风险隐患,全部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人。全市储备防汛编织袋、橡皮艇、救生衣等各类物资,组建专业应急救援、抗洪抢险队伍。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与白山市、吉林市、梅河口市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完善浑江流域协调联络机制,实时共享水雨情信息。加强宣传提前转移,时刻关注水雨情变化,按照“应转早转,应转尽转”的原则,持续做好转移安置工作,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