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干湖畔的松原市,一座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其独特的姿态诠释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产业园“非遗”展览中心的玻璃幕墙前,松原市鼎润文化青年创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毳望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眼中闪烁着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我们要做的,是让‘非遗’真正融入生活,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时代符号。”
公司最初只是一家专注于鱼皮画制作的小工坊,但徐毳和他的团队敏锐捕捉到“非遗”的潜力,通过“‘非遗’+”模式,逐步构建起集传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如今,公司已开发出“郭尔罗斯”“冰湖腾鱼”等15个品牌,涵盖40项外观专利、2项省名牌产品以及89项著作权保护,形成了超过3000种品类的文化旅游商品矩阵。
走进鱼皮画制作车间,匠人们正用剪刀和针线在鱼皮上勾勒出灵动的图腾。“传统鱼皮画需要经过选材、裁剪、缝制等多道工序,我们在保留工艺精髓的同时,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徐毳随手拿起一款鱼皮挂件,其线条简洁、配色明快,既保留了渔猎文化的粗犷质感,又贴合现代审美。
公司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更在于商业模式的突破。2023年,公司推出的“查小鱼”吉祥物系列产品——从玩偶到解压球,从钥匙链到文创摆件,迅速成为松原新雪季的“网红”。这一IP的诞生,源于团队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度洞察,“我们希望用更萌趣的形象拉近‘非遗’与年轻人的距离。”徐毳介绍,该系列产品上线仅3个月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与长春工程学院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引入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出可穿戴鱼皮服饰、智能文创摆件等新产品。2024年,作品《吉祥如意》鱼皮版画在“礼遇吉林·创享文旅”大赛中斩获金奖,标志着“非遗”衍生品从传统手工艺品向现代艺术品的跨越。
文旅部吉林培训基地松原专家工作站落户园区,更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园区目前已成为省教育厅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文旅厅研学旅行基地,年均接待研学团队逾万人次。
展望未来,徐毳描绘着更宏大的蓝图:“我们计划3年内打造‘非遗+文旅+研学+电商’的全产业链平台,让松原的鱼皮画、马头琴等‘非遗’产品走向全国。”目前,公司正与国内知名设计机构合作,开发高端“非遗”文创产品线,并探索“‘非遗’+康养”“‘非遗’+夜经济”等新业态。
从湖畔小工坊到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鼎润文化的十年蝶变,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当“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成为生活中的时尚符号,这家年轻的企业也将以独特的方式书写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新篇章。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记者 王欣欣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