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赉县汇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撒下今年春捕的头网,一时间银鳞雀跃鱼满舱,一片丰收的热闹景象。
“这一网有5万斤。”公司总经理葛俊笑着说。
葛俊的老家在安徽,1997年来到长春,并长期在建筑装饰领域创业。几年前,镇赉县去安徽招商引资,希望通过葛俊帮助联系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葛俊欣然接受。
招商团队在安徽各地走访中发现,当地的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然而,有限的养殖水面却成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镇赉有众多泡塘,水域十分广阔,你们不妨去考察考察。”彼时的镇赉县,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因盐碱地广布导致发展受限。
2020年,葛俊带领十几位安徽企业家和水产技术人员赶赴镇赉。“我还记得当时是6月29日来的,7月3日走访完,就决定在这里投资了。”葛俊说。
他说,当时在镇赉看到有那么多的泡塘和水面闲置,第一感觉是特别可惜,第二感觉是特别兴奋,觉得找到了商机。“我办事不喜欢拖拖拉拉。”当年的7月6日,葛俊就在镇赉买房扎了根。
“当时真的有十足的信心能在这儿创业成功吗?”记者好奇地问道。
“我自幼在水边长大,对水产养殖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老家来的技术人员,把这里水和土壤的各项指标都做了检测,发现这里弱碱性的水质非常适合甲壳类水产品养殖。”葛俊说。
5年来,他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摸索,成功在当地开创了“稻蟹共作”的生态循环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葛俊与当地农民紧密合作。
“我们实行保底回收政策,鼓励乡亲们在稻田养蟹,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葛俊说。如今,镇赉县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14万亩,河蟹养殖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推动镇赉县水产养殖业迈向更高台阶,葛俊组建了科研团队,无偿为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定期培训,免费提供水质监测、土壤检测等服务,让科学养殖、精细化养殖深入人心。同时,葛俊还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的专家们携手,针对镇赉县的大片盐碱地,共同探讨“以养促改”的生态治碱新路。
在葛俊的不懈努力下,镇赉县成功打造出“嫩江大闸蟹”“嫩江清水小龙虾”“嫩江生态鱼”等一系列地域品牌。这些品牌凭借着优良的品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市场,声名远播。
为解决螃蟹销售难题,镇赉县建立了吉黑蒙水产品交易市场,交由葛俊运营管理,无偿为水产品交易提供场所服务。2024年,该市场吸纳全国客商57户,螃蟹交易量近1000万斤,交易额约4亿元,带动就业千余人。如今,该市场汇聚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地的螃蟹资源,提高了养殖户的市场话语权,成功打破销售瓶颈。
目前,镇赉县大水面养殖面积达30万亩,同比增长300%以上,还带动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内蒙古通辽等周边地区养殖面积的大幅增长。
“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葛俊信心满满地说。企业首创“南虾北养”技术,依托嫩江弱碱性水质培育“清水小龙虾”,今年目标产量是100万斤。吉黑蒙水产品交易市场预计在2025年可实现螃蟹交易量1500万斤,辐射东北地区1千余户蟹农。
葛俊的创业故事,正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生动注脚,也谱写了一曲民营企业家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磊 尹雪 实习生 刘一潼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