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省政府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掀开央地合作治水兴水、协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近年来,众多国企央企纷至沓来,以水为媒,以水为基,与吉林省开展深度合作,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在各省纷纷谋划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央地合作的背景下,吉林优势何在?
水利合作向北
诠释“时”与“势”的历史契机
省政府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的强强联合,是一场乘势而上、恰逢其时的双向奔赴。
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为吉林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遵循。省委、省政府迅速响应,主要领导亲自推动水利工作,在全国两会期间与水利部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为重大水利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今年是科学谋划制定“十五五”规划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央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谋求战略合作的重要窗口期。当前,吉林正全力编制“十五五”规划,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站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基于互补共赢的发展需要,吉林省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以历史的眼光、战略的选择,找到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结合点,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征程。
打出“组合拳”
打造央地合作“水利样板”
吉林与央企的合作,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强强联合,更是国家战略的深度对接。央企在吉林经济体系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双方再次携手,探寻合作路径,倾力打造央地合作水利样板。
推动战略叠加,对接“国之大者”,吉林所需。吉林省肩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职责使命,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合资源、强化支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肩负保障国家水安全战略使命,需要寻求更大战场、更大舞台,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共同的战略方向,让双方相互吸引,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和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更多深层次合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展现央地责任担当。
推动优势叠加,共同“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吉林是“东北水塔”,境内河网纵横、湖泡众多,水资源丰富,实施补水、蓄水、引水、排水、净水“五水共治”,需求充足、任务繁重。正是看中了吉林这些发展优势和巨大潜力,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国企决定跨越山海,建功吉林江河。双方合作,既助力吉林实现高质量发展,又推动企业拓展业务板块、扩大行业影响力。
推动政策叠加,为合作注入强力支撑。今年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向重点水利项目倾斜,专项债券可用于水利项目资本金为吉林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改革,着力强化财政保障、优化金融信贷服务,积极营造支持水利发展的政策环境。去年,吉林省全口径水利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极大调动了水利项目谋划建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吉林省创新思路举措,实施专班推动,加快谋划和推动水利项目落地。国家和吉林的政策吸引,极大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与吉林合作的积极性,吉林正在成为央企投资兴业“两手发力”的热土。
推动机制叠加,搭建沟通交流畅通桥梁。不断加大高层推动力度,进一步坚定企业走进吉林、投资吉林的信心。省水利厅建立起跟踪推进、信息共享、定期沟通等机制,确保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合作事项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促进央地深度合作。同时,健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联系,增进信息沟通,推动工作落地。
坚持规划引领
推动“项目池”转化为“投资池”
吉林省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思维,超前编制“十五五”水利规划,谋划了四大类52项重点工程,匡算投资超4500亿元,力争“十五五”期间完成1500亿元以上。持续加大水利招商引资力度,从谋划项目中筛选72项、投资超过820亿元的水网、灌溉、供水等水利项目,集中向社会推介,吸引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金凤凰”栖落吉林“梧桐枝”。
规划紧贴国家使命和吉林需求,聚焦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推动水利项目与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其中,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开发,助力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目标。到2035年,吉林计划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0亿斤,占全国净增加粮食的1/5;在生态保护方面,规划聚焦长白山“三江源头”和“东北水塔”水生态修复,加强河湖连通和湿地补水,擦亮吉林生态底色;同时,规划还围绕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构建“橄榄形水脉”空间布局,统筹谋划水脉、水系、水网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吉林水利规划与重大战略深度融合,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等央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企业宗旨高度一致,央地相向而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创新项目储备,推动规划落地。省水利厅创新建立“两库两单”项目推进机制,依托项目储备库、建设库、启动清单和转化清单,储备并转化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形成了项目储备、转化、启动的良性梯次推进格局。同时,省水利厅对接水利部,与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厅院”联动,推动我省更多水利项目纳入国家资金支持“大盘子”,一大批已经超前孕育、“瓜熟蒂落”的重大水利项目,就要落子吉林大地,众多央企向“水”而行,向“吉”奔赴。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创新机制吸引水利投资
吉林水利发展离不开改革推动。吉林省水利系统通过改革破题,持续建立健全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运营等体制机制,为社会资本“入水”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妈妈式”水利服务。吉林颁布实施全国首部水网建设管理地方性法规《吉林省水网建设管理条例》,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全面推行“不见面”“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服务,打通行政涉企审批堵点痛点,打造“服务型”机关,为企业提供全程跟踪帮办服务,强化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让企业感受到吉林诚意。良好的水利营商环境,让南水北调、葛洲坝等集团跨越千里,来到白山松水,助力吉林水利发展。
创新企业投资回报机制,提升项目吸引力。吉林省积极探索水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水权初始分配,明晰水权,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化。同时,深入推进农业灌溉水价和农村供水水价改革,体现节水优先,让水的价格回归价值。吉林“大水网”工程,除水费收益外,探索工程开发的灌区新增耕地交易指标作为工程附加收益,提升工程整体收益水平,增加对央企的吸引力,提振投资者信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和龙抽水蓄能电站,以良好的区位以及项目建成后较好的资本金收益率,吸引央企主动寻求投资。
健全投融资体制,激发市场活力。吉林省坚持谋划项目与筹措资金同步考虑,以政府投入引导带动更多市场投资,鼓励允许绿色金融等不同投融资工具“百花齐放”,共同点燃吉林水利这方投资热土。建立重大水利项目推介平台,定期更新项目,畅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渠道,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完善建设管理机制,保障项目运行。吉林省持续优化水利工程招投标程序,创造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提级将跨流域跨区域等重点水利工程由省级法人统一组织实施,建立省级审核、省财政按进度直接拨款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水网电网化”改革,支持南水北调等央企集团在吉林成立分公司,构建投建运营一体建设管理模式,促进工程长效运行。
吉林“亲”“清”有度的良好水利营商环境、助企兴企的水利改革初心、干净干事的水利创业舞台,必将助力更多央企和其他经营主体踊跃投资吉林,“江河安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水利篇章正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任胜章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