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 同仇敌忾赴国难 众志成城卫山河(山河显影)

  更新时间:2025-07-07 20:50   来源:人民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河北曲阳县十二区的妇女自卫队。
  河北省曲阳县委党史办供图

平山青年踊跃参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香城固战役中群众向前线运送物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新加坡各界人士在码头欢送南侨机工回国。
  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供图

民生公司的船只经过激流险滩,将战略物资运送到后方。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供图

马本斋组建的回民支队。
  河北省献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撕裂长夜。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生死存亡之际,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各族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激动人心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成了激励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在河北平山,青年群起响应,纷纷表达“参加八路军,赶走东洋兵”的决心,1500多名平山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回族抗日将领马本斋组织青壮年奋起抵抗,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

知识分子以笔为枪,郁达夫发表大量文章鼓舞抗战士气,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吼出民族魂魄;华侨领袖陈嘉庚募捐筹款购买物资,南洋3000余名机工冒死驰援滇缅公路;民族企业民生公司倾尽所有将战略物资运送到后方;妇女昼夜缝制军服千万,儿童团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抗战”二字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脊梁。

原标题:同仇敌忾赴国难 众志成城卫山河(山河显影)


来源:人民日报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