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

  更新时间:2021-10-12 08:54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以现在的行政区划为标准,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吉林省具有独特的地理方位、历史环境、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既不同于黑龙江省,也不同于辽宁省。黑龙江省是完整的解放区,是后方根据地;辽宁省基本上是国统区,是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基地,而吉林省中部、东南部则是国共双方长期鏖战的战场,东部山区和西部草原则成为前沿根据地。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根据地。12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南满分局、南满军区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发起“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吉林省北部平原发起“三下江南”作战,正式打响东北解放战争。因此,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同时又是战略转折地、重要战场和前沿根据地。

东北解放战争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阶段

东北解放战争与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是大的历史时期,不等于东北解放战争,东北解放战争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战争阶段。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是指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段历史时空。根据历史史实和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争取和平民主阶段,时间是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第二阶段为东北解放战争阶段,时间是1946年6月至1948年11月;第三阶段为全面建设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阶段,时间为1948年11月至1949年9月。

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为解放东北人民、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反对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反动内战的正义战争和人民战争,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称为东北解放战争。国民党发动的是内战,是非正义战争,不能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受反动本性所决定,称自己发动的内战为“勘乱”、为“剿匪”,这从反面说明,国民党发动是反人民的内战,不能称为解放战争,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粉碎这种非正义的反人民的战争,才能称为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世界和平民主的潮流,早在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就提出了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的正确主张,要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是中国的光明前途,得到全国人民和民主党派的拥护。光复后,国民党却在美国的支持下,逆历史潮流而动,为维护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阴谋使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

光复后,国民党蒋介石有发动内战之心,但却没有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于是,玩起了“和平谈判”的假和平、假民主的把戏,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1月《停战协定》、1946年3月《停战协定》后,国民党方面却不遵守这些协定,地方军阀部队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断挑起军事冲突,形成“关内大打、关外小打”“关外大打、关内小打”的局面。美国在确定支持国民党的政策后,派五星上将马歇尔来中国“调处”国共冲突。结果只能是使冲突加剧,然后宣布“调处”失败,支持国民党放手大打。这一过程持续到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为止。因此,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阶段,即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这一阶段的划分,不是历史学家人为所划,而是历史真实的反映。国共两党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所以,这一阶段发生的战斗、战役,无论规模有多大,无论付出多大牺牲,都不是军事意义上战争,而只能称之为政治意义上的军事冲突,是我党我军对国民党军所进行的自卫反击,是以军事手段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实现,发生军事冲突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

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军中长铁路(今哈大线)、沈(阳)吉(林)线进犯至松花江边,在民主党派和美国的要求和调停下,6月6日,国民党与我党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从6月7日正午起,东北停战15天,实际停战4个月。《停战协定》的签订也证明,这一阶段不是战争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发起伟大的东北解放战争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内战正式爆发。在中央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原解放区首先对国民党军进行自卫反击,发起伟大的解放战争。

东北解放战争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省发起伟大的东北解放战争,“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则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战役。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妄图先消灭南满我党我军,解除我军对国民党军的首府——沈阳的威胁后,再向北满进攻,占领全东北。当时,哈大线以东,松花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为南满地区,由辽东省委和辽东军区管辖和守卫。国民党疯狂进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示辽东军区实行战略防御。至1946年12月下旬,南满根据地只剩下临江、靖宇、抚松、长白等4个县,形势空前危急。

1946年10月底,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南满分局和南满军区,任命陈云为南满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萧劲光为军区司令员,坚持南满;实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战术,打一场防御战中的进攻战,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12月14日,在南满分局和军区召开的“七道江会议”上,陈云果断“拍板”,确定坚持南满的战略方针。12月17日,南满军区发起“一保临江”战役。1947年1月5日,北满东北民主联军实行“围点打援”战术,开始“一下江南”作战。南满、北满相互配合,到1947年1月20日,取得战役的胜利。紧接着,南满东北民主联军又进行了二保、三保临江战役,北满我军发起二下江南和三下江南战役,均取得胜利。1947年3月27日至4月3日,经过柳河县兰山等地的战斗,南满我军又取得“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是东北民主联军在吉林省发起的东北解放战争第一次重大战役,共歼敌4.3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保卫了南满,巩固了北满,扭转了东北战局,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地和重要战场

吉林省不但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同时还是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地和重要战场。发生在吉林省的夏季攻势是东北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开始。1947年5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出《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即《五五决议》。决议提出东北全党的总任务是:“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大量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按照这一决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起夏季攻势。

1947年5月11日,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首先在东线进攻吉林市外围敌人据点,夏季攻势第一阶段战斗正式打响。13日,辽吉纵队(第七纵队)在西线进攻辽源(今双辽市)双山。第二纵队,直出中长铁路,包围怀德县城。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相继攻取通化、梅河口、东丰、西安(今辽源市)、安东(今丹东)、本溪。6月14日,夏季攻势转入第二阶段,东北民主联军进行四平攻坚战(“三战四平”),战至30日,虽然没有攻下四平,但却给国民党军以重创,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夏季攻势历时50天,歼敌8.3万余人,收复城镇42座(其中吉林省境内15座),解放国统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解放人民633.6万,东满与南满解放区连成一片。夏季攻势是东北民主联军战略反攻的开始,时间早于全国战场,是东北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吉林省则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地。

1947年9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战役首先在南线热河境内打响。10月战线北移,长春地区的双阳、永吉、九台、德惠、农安等县城先后解放。秋季攻势历时50天,歼敌6.98万人,在吉林省境内收复城镇5座,吉林省的国统区只剩下吉林、长春、四平3座孤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1947年12月15日,“东总”发起冬季攻势。1948年3月,吉林市守敌国民党第六十军逃往长春,吉林市解放。经过第二次四平攻坚战(四战四平),四平解放,冬季攻势圆满结束。经过反复论证和试打,1948年6月25日,开始长春围困战。长春围困战是辽沈战役重要组织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辽沈战役在吉林省首先发起。锦州被我军攻克后,长春守敌发生动摇。10月17日,国民党六十军起义,10月19日,国民党新七军投诚,吉林全省最后解放。长春围困战开创我军大城市围困战并和平解放的先河。

与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战略转折地相伴随的是,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战斗、重大战役都发生在吉林省。在争取和平民主阶段,吉林省发生了“一战四平”和“二战四平”、长春争夺战、拉新之战,这些战役都在全国有巨大的影响,左右全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尤其是“二战四平”更是震惊中外。在东北解放战争阶段,“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夏、秋、冬三季攻势,“三战四平”“四战四平”、长春围困战都发生在吉林省。这些战役的胜利,为辽沈决战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胜利和解放是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以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师师长杜光华、辽吉纵队(七纵)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为代表的革命烈士在吉林大地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吉林省是东北解放区的前沿根据地

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发动农民群众,是东北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吉林省所建根据地的最大特点是前沿根据地。何谓前沿根据地?就是接近前线、靠近国统区的根据地,也称前方根据地,与后方根据地相对应。

与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我们党建立的分局、省、地、县、区、村6级党政军组织机构和覆盖全各阶层的党组织,显示了强大的组织力量。1945年11月,吉林省中共党政军机关从长春、吉林、四平等大中城市撤出后,到吉林省的东部、西部和东南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立的根据地。1945年12月底,中共吉林省政府在永吉县岔路河成立,原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当选为省政府主席。

12月初,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在吉林省郑家屯建立。吉林省境内的辽西、前吉江、后吉江、辽吉都归其领导。书记李富春、副书记黄克诚,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后为黄克诚。

1946年1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长林枫主持召开海龙会议,成立吉辽省委(东满分局)、吉辽军区,下辖吉林、吉东、辽北、通化4个分省委,书记林枫,副书记张启龙,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权机构沿用原吉林省政府机构,主席周保中。

吉林省的通化地区位于长白山腹地,地势险要,物产丰富,适宜作为军事上的战略后方。通化地委在刚刚升格为分省委后,东北局又于1946年2月成立通化省委,并成立东北军区通化保安司令部,司令员由何长工担任。东北军区所属兵工厂、兵站、航校、军政大学、卫校等全部设在通化,大批作战物资集中在通化。

在吉林省西部,1946年1月,东北局把从四平撤出的辽北省委、军区、政府,改建为吉江省委、军区和行署,驻地洮南,史称前吉江省委。2月,中共辽西省委到达郑家屯,吉林省的双辽、长岭、梨树、怀德(今公主岭)等县,归其管辖。3月,为了攻占齐齐哈尔,吉江省委又改为嫩南区委。同时由新四军3师师部、8旅旅部机关在郭前旗(今松原)建立新的吉江省委,史称后吉江省委。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东北局在吉林省共建立2个分局,30余个省级党政军机构。

1946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处于战争状态,吉林省境内正式形成东满、辽吉、南满三大根据地,因其处于战争的前沿,因而发挥着不同于后方根据地的特殊作用。

1946年6月6日,东北局决定把辽西省委、军区和行署改为辽吉省委、军区和行署(1947年2月,改为辽北省政府),书记陶铸,司令员邓华,主任朱其文,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先在洮南,后移驻白城子。辽吉委下设5个地委,其中二、三、四地委都在吉林省,即现在的白城和松原地区;一、五地委则在辽宁省境内。7月,东北局把吉辽省委、军区降格为吉林省委、军区,书记陈正人,司令员周保中,省政府主席周保中。吉林省委下设吉东、吉敦、吉北、吉南4个地委,辖区在吉林省东部,即现在的吉林、延边地区。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地区(现辽东半岛和通化、白山地区),东北局决定在临江成立南满分局、军区,书记陈云,司令员肖劲光。12月,东北局决定把辽宁省分委升格为辽宁省委。辽宁省委下设4个地委,其中一、二、四地委都在吉林省境内,辖区包括现在的白山、通化和辽源地区,书记白坚、省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张学思。三大根据地创建、形成后,领导开展了剿匪、土改斗争。尤其是土改斗争,使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身作了主人,根据地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吉林省三大根据地同北满根据地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吉林根据地地处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前沿。除直接配合、参加主力部队作战外,三省委、军区所属地方部队在第二松花江沿岸、吉长线、沈吉线、四(平)梅(河口)线开展边沿区武装斗争,对国民党军起到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另外,辽宁省委所属二地委、二军分局及其所属部队在书记李砥平的率领下,从临江返回敌后,在四(平)梅(河口)线南北地区开展敌后斗争。吉林省委所属磐石县委、县政府,在我军战略转移后,撤至辉发江南杏树顶子屯,在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万人的30多个村屯中,建立江南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47年6月磐石县城解放。

按照就近支援前线的原则,处于战争前沿的吉林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参军运动。在吉林大地战斗的东北民主联军各支主力部队,背后都有吉林人民支前的身影,都有吉林翻身农民随时补充主力部队感人故事。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六纵、七纵、十纵、十二纵等部队都在吉林省组建或战斗过;吉林共有包括梁士英在内的40多万进步青年参军,成为这些部队的钢铁战士。

吉林省是当之无愧的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战略转折地、重要战场和前沿根据地!

编辑:徐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