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房身村:党旗领发展 合作促共赢

  更新时间:2021-12-29 06:50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房身村党总支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坚守初心使命,聚焦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着力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一、案例背景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房身村组织创办了由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德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410.77万元,总投资1500万元。全体成员协商讨论,制定了合作社章程,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聘请懂经营、会管理人员任财务部经理,聘请懂技术、重实践的农业专家任技术部经理。合作社由最初入社社员仅29户、流转土地面积66公顷,发展到现已有入社成员332户、流转土地面积414公顷,占全村土地总数的87.8%,拥有大中小型农机具80台(套)。

二、主要做法

(一)强党建、抓创新,助力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主动适应粮食市场需求,结合实际创立了“六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结算,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合作社产权关系,入社成员年终按土地份额分红的全程托管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

(二)强合作、重管理,实现增产增收。通过统一经营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厂家批量采购化肥,每公顷平均节省资金430元;统一采购种子,每公顷节省成本约250元;集约化深松土地、使用大型免耕播种机集中播种,每公顷可比市场价节省170元;使用大型玉米脱粒收割机,每公顷比市场价低500元,并且免去二次脱粒费用;与中粮公司直接合作,粮食统一销售价格比农户个人出售平均每斤多卖4分钱,每公顷可增收1200元。整体算下来,如种植玉米,每公顷土地增收超过2800元。

(三)抓特色、多元化,推动产业融合。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以耕种玉米、小麦、大豆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棚膜经济、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发展棚菜经济,建立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汇丰蔬菜园区。目前已建立200栋日光大棚和17栋温室大棚,种植柿子、茄子、黄瓜、甜瓜、葡萄等10余个果蔬品种,积极开拓黑龙江、山东等地市场,产品实现远销外地,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庭院经济,整合剩余土地资源,利用家家户户大小不等的庭院,对种植品种进行了统一规划,种植柿子、有机小米、辣椒等绿色食品,不断扩大庭院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投资200万元建立手工水饺厂,生产水饺的原材料全部来自于合作社,确保原材料的同时全部手工制作,让消费者真正吃到无任何添加剂的原始水饺,并且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本村2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水饺厂已与松原市俊中饺子合作,进一步形成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三、取得成效

一是合作促进增收,先富带动后富。合作社经营模式使在本村大棚或养猪场务工的人员平均增收1.5万元,进城务工的农民年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吸纳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为其垫付农业生产成本,并免费提供饲料。二是技术推动效益,促进良性循环。合作社全机械化生产,10多人就可以经营400多公顷土地,解放的劳动力在本村的养猪场、大棚、饺子厂打工或外出务工,积累创业资本后带技术回乡创业,带动了农产品加工、运输、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改善合作模式,促进人地和谐。房身村改变了以往一家一户分散耕种、分散饲养模式,不再出现秋天满街柴草和粪便的现象,在全村实现了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现在的房身村已经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基本实现生态宜居。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