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的华丽“变身”!“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工程背后的故事

作者:徐慕旗   更新时间:2021-12-30 18:50   来源: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写在前面:

小作坊食品是人民群众对食品多样化需求的必要补充,食品质量安全备受社会关注。为了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提升食品加工小作坊设施设备等“硬件”,加强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等“软件”,今年年初,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启动实施了“名优特”(知名、优秀、特色)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工程。

经过近一年的悉心培育,截至11月10日,全省67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全部通过省市县三级考评验收,其中54家转型升级为企业,50余家计划升级为企业。

作为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不仅关系着百姓饮食安全,更关系着勤恳创业者劳动成果的守护。近日,记者走进两户“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听经营者讲述创业致富故事,感受他们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宽城区的占荣纯粮烧酒厂。写着“吉林省‘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牌匾挂在酒厂门口,非常醒目。

正赶上酒厂卸粮。红灿灿的高粱从翻斗车上倾斜而下,小山一样堆满地面。经营者孙雪抓起一把,一边检查一边对记者说:“粮食好,酒才能好。所以我们在进货时就要保证原料质量过关,而且进货凭证都要齐全,能溯源。”

这家烧酒厂成立于2008年,生产的纯粮白酒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法,来买酒的都是“回头客”。这几年,酒厂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经营面积已有800多平方米,产量逐年攀升。

孙雪夫妇知道,酒厂要走得长远,必须朝正规方向发展。所以,当听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宣传“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时,孙雪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借助这次机会,酒厂来了一次全面升级。“我们陆续投入了三万多元,政府还给了一万元补贴。现在,酒厂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孙雪告诉记者。

走进整洁的发酵间,酒香扑鼻而来。“经过这次改造,墙面都换成了阻燃材料,开关都换成了防爆开关,接酒的软管也全换成了更安全的白钢管。”孙雪告诉记者。

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酒厂还分离出储粮间、粉碎间、接酒间、销售间等独立空间,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宽城分局监管人员赵冠华和同事们积极指导酒厂改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个电话,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随叫随到,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孙雪说。

“我们宽城区有49户小作坊参与了创建工作。因为各家食品种类不同,所以我们要根据相关标准,提供有针对性的工艺流程改造指导。最后有12户获得了‘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称号。”赵冠华告诉记者。

“酒厂原来一年也就收入3、4万元,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了,我们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孙雪把客户订的酒装上车,准备去送货了……

在位于长春市绿园区的巧娘筱威食品加工厂,记者了解了一张春饼的“诞生”过程:面粉在脱包间去掉包装后,进入和面间,面和好后放入机器,加工成型,装袋,再进入阴凉间、包装间,最后装箱。在这一过程中,人走的通道和食品流转的通道是分开的,各个功能区域都是独立的,避免了交叉污染等隐患。

“我们最初在农贸市场的面食加工门市只有40平方米。我们做馒头、花卷用的都是传统手艺,口感劲道,卖得一直很好,后来很多超市都来进货了。”生产厂长王晓刚告诉记者。

为了扩大生产,王晓刚家的面食作坊在2018年易址建厂,如今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陆续增加了春饼、玉米面条、粘豆包等种类。

“刚开始建厂的时候,我们只注重面食的口感,生产环节很多方面都不规范。”王晓刚对记者说,“自从参与了‘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创建,绿园区市场监管部门多次对我们进行指导培训,现在不仅各个食品加工环节更规范了,而且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也加强了。”

今年11月,王晓刚家的食品厂不仅顺利通过了‘名优特’食品加工小作坊验收,而且还在12月初转型升级为企业,产品可以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对我们厂各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严格了,这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我们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生产出让百姓放心的食品!”王晓刚对记者说。

“这次创建工程提升了小作坊的品牌知名度,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经济收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多当初没有积极参与、没有被纳入创建名单的小作坊业主也表示,自筹资金也要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把产业做大做强。”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食品生产处处长孙庆方告诉记者。

作者:徐慕旗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