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确定2022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隋二龙 李铭   更新时间:2022-01-19 16:07   来源: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1月18日上午,通化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加快实现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通化市确定2022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将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按照“一个中心、四个跨入、五个突破”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十大行动、百项工程”,构建以“333”工业产业体系、“3+N”服务业产业体系、六大农业龙型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面对突发输入性疫情,通化经济在年初“按下暂停”后,迅速重启、快速复苏,跑出疫后重振“加速度”,仅用10个月时间完成12个月工作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8%,规上工业、限上消费始终保持全省靠前位次。

重点项目建设积蓄发展新动能。2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首次实现在上半年全部开复工,全年86个项目竣工、50个项目达产达效,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佟佳江旅游度假区、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先后运营。一批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9%。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组建医药和食品产业服务中心,安睿特基因重组人白蛋白进入二期临床,东宝全线胰岛素产品集采中标,医药配套精细化工园区通过认定。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8.4%。通钢产值增长47.9%,创近10年最好水平。成功举办第六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奥运火炬展示活动和系列冰雪赛事,成为吉林“冰雪新地标”。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7.7亿斤,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肉牛数量发展到18.4万头,增长16%。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五星级满意率和简政放权考核位列全省第一,企业开办进入小时办结、全程零费用时代。10项科研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落地,深交所东北地区首家服务基地落户通化。机构改革带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国资国企、社会体制等改革深入实施。

开放合作拓展振兴发展空间。沈白高铁启动建设,集桓高速加快推进,通化机场航线加密、运营良好。港务区商贸加工创业产业园主体完工,通化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100万吨。与长春和吉大对接合作、与台州对口合作的71个事项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通化市把“百日攻坚”行动作为推进全年经济工作的切入点,抓紧抓实11个专项行动,全力打赢开局第一战、实现首季“开门红”。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2个千亿、9个百亿产业集群目标,推动产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挺起全市发展的产业“脊梁”。

医药产业深入实施“大品种开发、领军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三大工程,完善和推进中药、化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一体两翼多点”产业体系。

吉林万通药业是通化市的“坐地户”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医药生产、产品研发、医药营销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企业在梳理14个主要系列产品时发现,中成药占据的比重较高,于是决定每年投入1.5-2亿元用于创新药的研发,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吉林万通药业负责人表示:“在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企业引进仿制药,能够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的企业向万通药业靠拢,在工艺布局上,在设备引进上,都瞄准了国内、国际高精尖的厂家。”

食品产业健全集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突出抓好人参、葡萄酒振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级人参交易市场等项目,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冶金产业提升“纵向延长、横向加宽”产业链,推动通钢百万吨冷轧项目启动,实施百万吨特钢升级工程,开发汽车、装备用钢等精品钢材。建设冶金产业园。推动优势和新兴产业加快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旅游产业围绕“康养、冰雪、文化、红色”品牌,聚焦吉林“冰雪新地标”,持续推进万峰、青龙山等重大项目。建设吉林冰雪丝路博物馆,发展国际赛事、康养休闲等业态,打造东北亚重要旅游目的地。

加快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建设发展,发挥国家级医药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化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市区经济新增长极;立足县区7个省级开发区,形成两大园区牵引、多个开发区支撑的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进“一区多园多链”。

加快扶持大中小企业全面发展,坚持“抓大、扶小、育新”,以工业、商贸“双50”计划为抓手,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10亿元的大企业;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和扩能提升项目,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成长企业。

通化市科技局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通化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5家,比2017年增长140.7%。通化市科技局将凝心聚力、担当作为,推动R&D年均增速10%,建设研发机构10家,实施科技项目10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20项以上。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力争集中开工项目的数量、质量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完善“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当年实施项目清单,建设金田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安宇生物制品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培育新动能。加快启动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城市面貌改善、功能完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务服务承诺审批时限再压缩20%,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出台上市挂牌激励政策,推动“8+10”上市企业重点培育计划取得更多成果。做大应急周转基金、信保基金规模,加快“吉企银通”“吉农金服”通化平台应用推广。设立民营经济综合服务中心,构筑更加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

通化市工信局负责人说:“针对现有的市场主体,要做好扶持企业政策的落实,开展项目达产达效攻坚、重点企业增收支撑攻坚、盘活企业补充增量攻坚、纾困企业控制减量攻坚和工业经济入规入统攻坚,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周活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全年培育十户。细化工作举措,分解任务指标,奋战百日攻坚,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抓好沈白高铁、集桓高速等重点项目,提升与长春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互联互通水平。推进稳外贸系列政策落地见效,推动通石装备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完善“一港两区”平台功能,加快集安边境经济合作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推动港务区商贸加工创业产业园投产,争取保税物流中心启动运营。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隋二龙 李铭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