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愿以创新之路 崛起医教之城

作者:李彤君 谢英辉 陈宝林   更新时间:2022-03-02 14:32   来源: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八百里瀚海之地,聚天地灵气,借改革东风,力求创新发展,成为吉林省西部医学教育摇篮。

在过去的日子里,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怀梦想,砥砺前行,珍惜眼前,向着未来全力以赴,在平凡之中创造不凡。

白城医高专紧紧围绕区域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医疗卫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全面开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5551”办学机制,行稳致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之路。

巧借东风 走出创新联合之路

教育关乎国计民生、民族未来。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夯实基础,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创新,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2016年,学校以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切入点,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8年,白城医高专牵头成立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聚力省内外117家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医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坚持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打破界限,致力于多元主体共育人才,实施集团化办学机制,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起一体化发展命运共同体。

白城医高专通过采取校内外合聚发力的方式,共同探索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等,走出了多种形式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了政校企合作,产教城融合创新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管理互鉴、教研联动、医教相长、优势互补,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区域医学教育协调发展,打造吉林西部医药人才新高地。

围绕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白城医高专积极与白城市卫健委等部门开展合作,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采取政校合作的办法,创新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

白城医高专这一做法得到了白城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将白城中心医院、白城市医院划为学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科研合作、技术人员互聘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年培训基层乡镇医疗技术人员达800多人。

2019年,白城市委市政府拨付44.6万平方米教学用地筹建医教大学城,为学校升本扩区提供保障。学校按照新老校区一体设计,长远规划,分步建设原则,坚持政校企合作、产教城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现代、智慧、生态、健康、开放、共享的一流校园,将教育链与产业链、服务链相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力打造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扎实推进“健康吉林”战略,促进区域养老服务技术水平提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吉林省民政厅与白城医高专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围绕幸福养老工程,引导多方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重点发挥高职院校产学研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政校企合作,产教城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白城医高专创新课堂教学移到床边教学模式,将专业教学与岗位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自2018年以来,学校依托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院合作,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为“1+1+1”或“1.5+0.5+1”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或1.5年校内理论+1年或0.5年临床教学+1年实习,先后与域内外10家医院,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2个专业87个临床教学班。

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文件精神,以口腔医学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学、护理等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采取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匠心培养模式,实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学校与企业签约,开设现代学徒制教学班,突出工匠精神培,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同时,学校实施教师进企业,企业技师进校园的双向流动机制,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相融合,提升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

深度探索 打造创新发展之路

白城医高专始终加强与中高职学校的纵向发展,如今已发展到与省内外17家中职学校组建中高职学校18个专业3300余人,衔接贯通培养模式,通过6年探索,逐步构建起“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的教学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相融合,走出一条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

学校依托职教集团,搭建卫生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发展立交桥,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目前,校校合作61家,校院合作114家,校企合作84家。近年来,通过实习+就业人数逐年增高,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年均超过98%以上,本省就业率达80%。

围绕资源区位优势,学校与大安市人民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一体化设计,校地共育人才培养体系,多维度助推“教育、产业、人才、服务、创新”5链相融,实现互利共赢,打造校地共建经典范例,促进区域养老服务技术水平提升,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2018年3月,共建临床教学医院;2019年1月,共建附属医院,再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生产性实训基地……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三级甲等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在产教融合、校院合作道路上,实现了一年跨越三大步,引领了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实施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典范。

白城医高专根据国家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政策,通过吉林省职教集团网站等融媒介,将国家政策及时准确发送到集团各成员单位,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合作企业中,长春仁大养老服务公司等8家企业,入围吉林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为深化职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白城医高专牵头成立了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设有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建设3个指导委员会以及临床医学、护理、眼视光技术等8个专业分委会,147名主任委员均来自不同成员单位。

作为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白城医高专携手各成员单位,坚持“共建•共兴•共赢”的发展主题,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发展历程、专业特色、企业文化等。学校还协调各成员单位建立了信息报送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人才共育。三年来,学校围绕国家示范性建设标准,全方位推进职教集团建设,为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夯实了基础。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白城医高专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推动专业(群)建设和学科建设,成立了17个专业建设委员会,重构14个养老护理、口腔护理、美容护理等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双师型”创新团队建设,选任白城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专家刘晓东、兴安盟人民医院医学博士包洪婧等区域内领军人才,组建教学团队,覆盖了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养老产业。

依托职教集团,为集团化成员间搭建起人才供需平台,每年成功举办集团化办学科研合作推进会和落实会,定期对等校外临床教学单位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师提升能力》、科研立项解读等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每年成功举行大型人才供需洽谈会、供需见面会,免费为贫困地区开展育婴师、老年护理培训、开展义诊和普及急救知识。

2020年,白城医高专启动了“百人走百企”活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专业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等参与此项活动,走访合作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单位和实习单位,新建3家临床教学医院,安排1660人进行临床教学。海尔医疗平台、长春富士华等20余家知名企业来校走访调研。建立5个专家工作室,大国工匠工作室1个,开展科研合作34项,企业向学校支付横向课题项目资金4万余元,实现了企业横向课题项目资金零的突破。

白城医高专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成绩突出,频频获奖,仅2020年—2021年度就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职教赛道银奖,实现了学校“互联网+”大赛国赛奖零的突破,也实现了吉林省卫生职业院校在“互联网+”大赛国赛奖零的突破,同时荣获省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11项。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等均取得好成绩。

几年来,学校招生就业两旺,以2021年为例,学校普通类计划3139人,录取3139人,录取率100%。招生计划完成率连续六年达到100%。2021年,高职扩招计划2554人。学校2021届毕业生2460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8.57%,留省就业比例达到80.06%,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来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

2021年,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继续提升,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毕业生数达到660人,占比26.8%,升本率继续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首位。其中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33人,26人报考本科,录取17人,录取率65.4%;护理专业毕业生人数644人,385人报考,录取209人,录取率54.3%。学校毕业生专升本比例的不断提升,充分展示了学生升学深造意愿强烈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也是学校不断实行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润物耕心 开拓创新理念之路

白城医高专位于吉林省西部、国家大兴安岭南麓连片特困地区,为有效发挥学校服务区域功能,构建政校合作模式,推进和带动白城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为回馈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图书馆、体育馆为市民开放,供市民学习、休闲等活动场所。

为了加大提供区域经济技术支撑力度,白城医高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扎实推进“健康白城”战略,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企入白,学校与白城市易安视近视防控中心合作,成立了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中心,开展教科研活动。利用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基层人才培养,加大横向技术服务,促进白城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先后开展“天使行”“光明行”“夕阳行”“健齿行”等服务社会公益项目,参与师生2000余人次,服务群众10000多人。

白城医高专加强与白城市委市政府合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学校于2019年成立了家政学院,加大健康养老、幼儿发展等方面人才培养力度,培植医养康训试点基地建设,满足家政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

白城医高专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的巨大力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大系列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文化”;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文化”;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天使文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励志文化”;智能引领、智慧校园的“信息文化”。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机制,推动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深化校政、校院、校企、校校、校地5合作,推动教育、产业、人才、服务、创新5链融合、创新5种模式,构建一体化发展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聚各方之力、谋发展之策。白城医高专依托吉林省医学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省内外医学技术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白城医高专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将学校打造成吉林西部职业教育界的一张特色品牌,实现学校规模与办学水平的同步增长、教学质量与学校文化的同步提升,提升了文化引领的新境界,使学校成为学生择业、就业、乐业、创业的摇篮和起步基地。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同在;而今迈步,使命与荣誉并存。随着国家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出台和实施,白城医高专抢抓历史新机遇,以培养优秀医学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打造“一体化”教育新格局为目标,走上了一条集团化办学之路,以创新思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提升了办学内涵,不但谱写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华彩乐章,也为崛起一座延展东北西部的教育之城,而不懈努力奋斗着!

作者:李彤君 谢英辉 陈宝林
编辑:陆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