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发布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伟   更新时间:2022-03-22 21:5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当前,正值新冠疫情防控与备耕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近日,四平市农技推广总站发布《2022年四平市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农技推广部门要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备春耕生产宣传指导,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督促农民尽早确定种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全市粮食绿色增产、农民增收增效。

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应对不良气候侵袭

根据四平市气象局预测,预计今年春季(3-5月)该市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稍少,气温略高,冷暖波动较大,时空分布不均。全市平均气温为8.9℃,比常年略高(历年8.5℃),气温起伏变化明显,有阶段性低温发生。其中3月稍高,全市平均0.0℃(历年-0.4℃);4月稍高,全市平均9.6℃(历年9.2℃);5月稍高,全市平均17.0℃(历年16.6℃)。各地:四平9.3℃,梨树9.2℃,伊通8.0℃,双辽9.0℃。预计春季全市平均降水量为80.0mm左右(历年89.1 mm),4~5月将有阶段性干旱。其中3月稍少,平均降水量10.0mm(历年11.9 mm);4月稍少,平均降水量20.0mm(历年21.9mm);5月稍少,平均降水量50.0mm(历年55.3 mm)。各地:四平90.0mm,梨树80.0mm,伊通90.0mm,双辽60.0mm。春季第一场≥10mm降水约出现在5月上旬,终霜约为4月末。

建议:针对春季气象条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各地要做好防御春旱的各项工作。去年冬季降雪明显偏少,居历史同期少雪第三位,入春后天气回暖迅速,春风逐渐加大,大田土壤表层水分大量蒸发,失墒也会加快。预计今年春季降水稍少,4-5月仍有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御春旱的各项准备。二是提早开展备耕生产工作。由于今年春季回暖早,建议各地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提早开展大田整地、秸秆无害化处理等备耕生产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开展春耕农技指导服务

一是组织开展、参加省、市、县级农技推广体系的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室内与田间结合、综合与单项结合、科研与推广结合等多种形式,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国家惠农政策,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科学引导农户及早确定种植意向。二是按照省、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春耕农技行动要求,组织本地农技推广人员,印发宣传、技术资料,统一发送到村、到户。线上线下指导农民选择适于本地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开展专家大课堂、农技直通车等农技服务,录制新技术、新模式视频,制作技术培训课件在电视栏目中按时播出;四是建立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微信群,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和技术咨询服务;五是充分利用农技推广APP开展技术指导,解答农民春耕生产技术难题。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次拿全苗

在选择品种上,建议参照四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四平市202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精选良种,严格做好播前准备工作,杜绝白籽下地。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适时清理播种带秸秆,提高地温。常规春整地要以保住土壤墒情为原则,待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旋耕灭茬,结合底肥深施起垄镇压,以利蓄水保墒,待到地温回升适时播种。低洼易涝地块若出现农田积水,应排水散墒后整地。梨树县西北部、双辽市北部易旱地带,要因地制宜,科学灌溉,提高抗旱能力。伊通县、铁东区山地和丘陵地带,可采用局部深耕的方法,集中施肥、蓄水保墒,达到抗旱保苗、根系深扎、防风抗倒的效果。注意防范因“桃花水”造成的春涝。凡是墒情适宜,地温稳定通过10℃达到播种条件的地区,一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干旱地带,可采用适时抢墒和坐水填墒等播种技术,也可使用“抗旱保水剂”与底肥混拌下地,抵御阶段性干旱。依据品种特性、栽培模式、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密植,一般玉米保苗株数5.5~6.5万株/公顷,大豆保苗株数为20~25万株/公顷。

减量控肥,增加施用有机肥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实现养分平衡供应。结合整地,增加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玉米田要分底肥、种肥、追肥,分层、分次施用,不提倡“一炮轰”。大豆田提倡一次性深施底肥,做到种、肥隔离。

适时水稻育苗,科学培育壮秧

一是提前扣棚,备土做床,确保按期水稻育苗。早扣棚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利于床土化冻,保证播种前化冻15厘米以上。提倡刨冻方、备冻土,并移进扣好的棚室集中增温化冻晾干,随时备用。二是适时做好水稻选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等播前准备工作。浸种前一定要做好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达到85%以上,无论是否进行种子包衣,一定要进行浸种和催芽处理,保证种子快速出齐苗。三是水稻适时、分期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插秧时间确定。一般最适播种时间为插秧前30天,且气温稳定在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5℃时及时播种。根据培育壮秧要求,严格控制播种量。钵盘育苗每孔最佳播种量3~4粒。平盘育苗,每盘不能超过12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50克。四是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秧。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棚内放置温度计,做好温度管理,及时通风炼苗,合理控制温、湿度,温度管理上一定要坚持宁低勿高的原则。同时配合药剂防治措施,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

科学防除杂草,安全精准用药

旱田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低风险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土壤墒情比较好的地块,可进行苗前土壤封闭除草,要严格按照农药标准剂量使用,同时要特别注意冷凉地、低洼地的用药量。易旱地带,提倡苗后茎叶除草,要严格注意用药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或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量。

加强监测预警,综合防控病虫害

预计2022年全市农作物主要病虫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为1200万亩次左右。其中,玉米螟在东部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地下害虫在中部局部可能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在中东部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稻瘟病在中西部局部可能偏重发生、农田鼠害在东部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各地一是要提高认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病虫害的调查与监测,尤其要加强对迁飞性粘虫、草地螟、亚洲飞蝗、草地贪夜蛾等害虫的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做到早预防、早防治。二是要对玉米苗期病害、地下害虫、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减少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三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伟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