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耀山城 ——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韩闯 李玉清 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李铭   更新时间:2022-05-18 08:5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通化好人”发布会现场。

“通化好人”志愿服务队重走抗联路活动。

组织志愿团队到通化消防基地开展消防宣传员培训。

文明山城,幸福通化。

全国文明单位——通化供电公司情景式教学活动。

“文明进夜市”日常监督检查。

践行志愿服务,传递文明新风。

文明交通,爱心帮扶。

2019年3月初,全市学雷锋月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在通化新站广场举行。

一个个“通化好人”“道德模范”的平凡善举迸发光芒;一次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情暖人心;一张张温暖友善的笑脸幸福绽放……

在山城通化,文明和谐的景象遍布城乡巷陌,精神文明建设累累硕果,新风正气不断积聚,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厚培精神文明沃土。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推动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好人风尚,催开道德之花

通化,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热土,也是凡人善举的摇篮。

成风化人,铸造文明城市品牌,通化市持续放大“通化好人”品牌效应,山城好人频出、善行不断。

老兵徐振明屡立战功,转业后面对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靖宇陵园园长三个岗位,毅然选择为将军守陵。父子两代为靖宇将军守陵长达63年。

下岗女工钟敬英诚信创业,致富不忘回馈家乡,24载关爱困难群众帮难解困,探望退伍老兵,全程参与脱贫攻坚,捐款捐物助力一线抗击疫情。

好民警王国霖心怀家国,个人投入160万元创办“红色主题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现已接待团体组织爱国主义教育200余次、参观人员近5万人次。

……

凡人善举不胜枚举、道德典型层出不穷,一个个平凡好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崇德向善的深刻内涵,在全社会营造出学好人、尊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道德风尚,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之风遍吹“好人之城”。

五年来,通化市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3人、中国好人9人;省级道德模范14人、吉林好人标兵22人、吉林好人·最美系列人物112人、吉林好人152人;“通化骄傲”道德模范40人、“通化好人”629人、“通化好人集体”35个。

厚植道德沃土,发挥榜样力量,让每一位好人形成的“小气场”,汇聚成为通化好人之城的“大气候”,通化市坚持以“通化好人”宣讲团、“通化好人”道德讲堂等方式,让先进典型走进机关、军营、学校、企业、社区、村镇,通过巡回宣讲、电视访谈、实地参观、公益广告、宣传橱窗、文艺创作等形式,发挥表率引领作用,使好人典型呈“金字塔”式良性发展,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坚强支撑。

志愿服务,润泽文明之城

在“通化好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好人群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善立德·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蔚然成风。

志愿者赵鹏新一辈子热心助人,患癌症期间仍参与志愿活动,去世前捐献眼角膜,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公益;通化市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携手商家,建立“爱心午餐”店,长年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午餐;出租车队高考期间免费“爱心送考”;广大志愿者面对疫情无畏逆行……

爱心送考、文明交通、红色印记、助力脱贫……通化志愿者用心做志愿,用心帮他人,用心爱社会,在基层一线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展现雷锋精神,在“助人”与“自助”“乐人”与“乐己”的过程中更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

如今,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辉南县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7个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李亚南、季长山等25个全省优秀志愿服务标兵的引领带动下,全市14.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近600家志愿服务组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形成了“社会关注、广泛参与、星火燎原”的志愿服务格局。

2021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通化市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千余名道德模范、各级好人典型与近500支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广大热心市民也纷纷报名成为志愿者抗击疫情,发扬“守土有责、用我必胜、不畏艰险、连续作战、风雨同舟、奉献互助”精神,开展卡点值守、核酸采集、电话询访、入户送药送菜、清理楼内生活垃圾、接送患者和一线医护等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次,协调争取防疫物资累计2000余万元,成为助力打赢城市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

文明潮涌润山城,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崇礼遇身边好人的良好风尚,通化市积极落实帮扶礼遇政策。

2017年以来,市领导先后走访慰问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为重大典型发放荣誉奖金和慰问金。发动社会各界慰问道德模范、“通化好人”200余人次,协调爱心企业资助生活困难“吉林好人”。全市400余人次好人典型、优秀志愿者当选国家、省、市、区级“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杰出青年等,好人典型张宝艳、初建美、降巴克珠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好人典型为原型创作《回家宝贝》《守望》等文学艺术作品。

创建引领,提升幸福指数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是通化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文明城市创建与全市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发展,通化市围绕行为规范、交通秩序、市容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城乡接合部等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文明逐梦,砥砺奋进。通过不懈努力,通化市创建工作的整体创建水平和成果均位于全省前列。集安市、通化县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县级)荣誉称号,通化市、辉南县分别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和县级提名城市,柳河县荣获2019—2021届吉林省文明城市。全市共拥有21个全国文明单位,14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家庭和1个全国文明校园;拥有省级文明村镇57个、文明单位82个、文明家庭4个、文明校园16个。命名市级文明村镇49个、文明单位47个、文明家庭15个、文明校园20个,军警民共建单位10个。评选市级行业文明窗口40个,文明服务明星60人。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通化市还成功塑造了“文明有我,美在通化”“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的特色品牌,真正将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城市的各个领域,让各类文明行为成为山城百姓的生活常态。

“现在过马路再也不用攒人头了,行人和司机都会很自觉。走在斑马线上,车辆会自然停下来,安心。”市民赵辰说。

目前,通化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果,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得到文明城市的风采,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倡导文明新风。通化市全力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健康生活等文明新风尚在山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扎实推进文明祭祀,持续开展调度指导、氛围营造、源头治理、加强整顿、强化值守、督查通报,过去因不文明祭祀造成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地受损等现象基本杜绝,市民文明祭祀自觉意识明显增强,为全市推行文明祭祀立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省市各界的充分肯定。

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市文明委推深做实“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向全社会发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倡议,发放文明用餐海报4.3万余份、倡议书2.5万份、胶贴5000余张、宣传布袋1500个,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同时,鼓励餐饮企业科学合理设计菜单,调整菜品数量份量,倡导公筷公勺,全市上下逐步形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局面。

营造健康文明、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市文明办、市场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提升诚信、放心消费在通化”评选活动。印发《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在通化”创建活动的工作意见》,制定《通化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通化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考核实施细则》《通化市放心消费示范商圈(街区)考核实施细则》,培树各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85家,示范商圈(街区)7个(条)、示范行业7个、“放心工厂”10家。开展“文明进夜市”行动,推动文明经营进夜市、文明消费进夜市、文明执法进夜市、文明驿站进夜市、文明宣传进夜市,使城市夜市“最具人间烟火味,更有精神文明风”。

围绕“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三美创建目标,通化市进一步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评选文明村屯646户,干净人家74684户,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标兵49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2.3万户、示范户5800户;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先后荣获全省“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优秀县(市)。

文明实践,加码群众幸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化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辖区内3个全国试点和3个重点建设地区的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向农村拓展延伸。通化县成为中央确定的第一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集安市、柳河县在省试点县(市)基础上被中央确定为第二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辉南县、东昌区、二道江区202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地区。

目前,全市各地已建成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4个新时代文明个实践所、8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现了县(市)、乡(镇、街)、村(社区)全覆盖,并延伸至政府机关、文化场馆、公共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的良好局面。

2022年上半年,由通化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组织的6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理论宣讲10次,发放法律书籍3000册、便民法律服务卡5000张;开展各类现场及线上培训班755期,培训各类农业从业人员84630人次,指导检修农机具5.2万台(套);义诊约5000人次,免费赠送图书1800册、科技期刊2360册。

推动文明实践互通互融,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的实践路径,创新建立“通化文明实践”云平台,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通过云平台、PC端、手机小程序“一云两端”网络渠道,开辟市、县、乡、村四级文明实践工作网上服务和管理体系。平台设立7个专区、8个板块、21个子模块,分别为市本级和6个各县(市、区)配备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团队和志愿者相关信息,建立注册通道和点单平台。志愿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团队和服务项目,志愿团队根据群众点单内容分类接单。

截至目前,平台已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79个,志愿者47037个,依托平台开展服务活动1639次,服务时长5万个小时,更新新闻资讯、实用技术、惠民信息、文化艺术等内容4127条,更新党史故事300条。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开通“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端口,延长党委、政府的手臂,拓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联系沟通渠道,变“群众向上跑”为“服务向下沉”,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营造“小事不出村屯、大事志愿上门”的浓厚氛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化阵地建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清晰,群众更易接受,“农村大喇叭理论宣讲”工程,覆盖全市798个行政村,主要播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交通安全、农业知识、防火防汛防灾等内容,年总播放时长20万小时左右,受众群众达67万余人。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

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使命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化市全力帮助未成年人建立积极的价值观,通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网上祭英烈”“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10项重点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235名未成年人荣获“吉林省美德少年”“新时代吉林好少年”及标兵荣誉。通化市第一中学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通化县实验小学等12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辉南县辉南镇中心小学等20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全市文明校园。通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集安市青少年宫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示范基地。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今年,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将继续以落实“十四五”规划为抓手,以通化市委“一四五”发展思路为核心,以“十大行动、百项工程”为工作保障机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为全面建设文明、美丽、幸福的山城开好局、起好步,助力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止步。今日通化,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文明和谐的城市画卷正从容运笔。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作者:韩闯 李玉清 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李铭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