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 | 远离中风,防患于未然!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更新时间:2022-05-25 14:4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每年的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部动脉或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那么,中风有哪些先兆,导致中风的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就请求证专家为您做个详细解答。

本期专家:马琳,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老年病临床与科研工作近30年。

中风前哪些先兆需要注意 ?

马琳:1.突然头晕头痛。突发性眩晕,似天旋地转,可伴有吹风样耳鸣,听力暂时丧失,并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部位多集中在太阳穴处,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发作前常有一阵胸闷、心慌。有的则表现为整个头部疼痛或额枕部明显疼痛,咳嗽、活动、用力时加重,甚至在头痛剧烈时,伴喷射样呕吐、视力模糊、神志恍惚等。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3.视觉障碍。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眼前物体呈双重影子,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常常又瞬间恢复正常。

4.吐字不清。暂时出现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或声音嘶哑,伴有吞咽困难。

5.跌跤或晕倒。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无意识障碍,神志清楚,可以立即自行站起来。

出现上述症状时,要立即就医,千万不能大意,以免贻误病情,带来严重后果。

哪些原因能够引发中风?

马琳: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疾病可导致中风。运动少、喜食肥肉、嗜烟酗酒、脾气急躁、情绪紧张、大便干结等也较易引发中风。

怎样预防中风发生?

马琳:1.预防“五高”。预防中风先从防“五高”开始,“五高”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稠度、高血尿酸。

要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星期测量一次,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定期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尽早采用膳食调节,并在医生指导下服药,阻止病变进展;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控血糖;缓解血黏稠度,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活血化瘀;降低高血尿酸,少吃海鲜、啤酒、豆制品、甜品等食物。

2.科学运动。中老年人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体能、年龄、兴趣的运动,以免造成运动伤害。运动要持之以恒,运动前应先少吃点食物,尤其是老年人。

3.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较差,平日饮食,应以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少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饮食的摄入。

4.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要保持愉快心情,常听轻音乐,看轻松的电视,与亲朋好友聊天,保持稳定情绪。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

5.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的聚集,还加速脑动脉硬化,促进血凝块形成,应当戒除。大量饮酒则加重中风的危险性,应少饮酒或不饮酒。

6.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能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但不要睡眠过多,且避免夜间突然起身。

7.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可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脑血管病。血压偏高或有脑血管病先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最好每天排便一次。

8.防止过冷过热。冬夏季中风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这是因为低温与高温都会引起体内环境改变,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当天气变化,特别是骤冷时,应注意加衣保暖。

中风有哪些误区需要注意?

马琳:1.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血压高者确实患中风的概率较大,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加上其他因素,也会诱发中风。尤其是血压偏低可导致脑血流变缓,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

2.体瘦者很少得中风。体瘦者也会得中风,但与体胖者相比,患病风险较低。

3.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虽然9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青年人也会得中风,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近年来,脑血管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青年人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4.得了中风不死必残。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风治愈率显著提高,后遗症大为减少。

5.中风治愈后很少复发。中风易复发,且有多次复发者。这是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是指临床症状消失,其病理基础,如动脉硬化、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均未治愈。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