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蓄力涌热潮——辽源市推进项目建设纪实

作者:董博 庞智源   更新时间:2022-08-25 09:24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秋高气爽,天气渐凉,但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片忙碌热闹的景象,正在调试的75MN生产线上,在这里不断生产出来的铝材,在生产线上不停传递着,散发着银色的光泽。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的轨道客车大型铝合金型材及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拟引进235MN特种挤压生产线、75MN挤压生产线、汽车产品生产线、侧墙生产线各1条。目前,75MN生产线开始试车调试;235MN生产线完成设备基础施工,辅机设备已开始购置,汽车产品生产线及侧墙生产线车间冷封闭;1600吨和2700吨挤压机主要部分已开始安装。这里生产能力即将迎来质的飞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今年以来,辽源市委、市政府锚定“止跌、回升、增长”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和稳经济运行“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打响项目争速、产业争先、城乡争优、环境争效、党建争强“五争攻坚战”,坚定不移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4.97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8.95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居全省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18亿元,同比下降1.3%,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1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高位统筹,释放发展“牵引力”

上半年,辽源市相继召开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部署重点领域投资项目建设,梳理下达项目、改革、责任清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

围绕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辽源市主要负责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相继召开了主要由企业代表参加的服务业项目推进会、金融服务企业座谈会、袜企药企座谈会、重点企业项目建设座谈会,准确掌握、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坚定了企业上项目、促发展的信心。

深化市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机制,市委书记常态化踏查项目、现场办公,其他领导分线推进项目开复工、投达产。结合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扩内需、助企纾困等重大政策,制定出台《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举措》《重大项目管理推进10项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有效落实投资计划、层层传导压力,辽源市建立了项目赛马机制,市政府30余次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将项目中心由市发改委内设机构升格为副处级常设机构,确保了项目前期、征地拆迁、融资贷款等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精准招商,靶向发力“聚动能”

为了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辽源市委在年初就召开了专门的招商引资大会,提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坚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全面发起招商引资攻坚。注重夯实主体责任,明确提出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管产业必须管招商,动员全市各方力量,四面出击找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疫情期间,辽源实行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组织招商活动100余次,开展“云招商”“云洽谈”48次,先后对接广州洁诺、博川文旅、武汉惠强等209家域外企业。疫情过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领导立即“走出去”,赴北京、大连、广州、深圳等地招商。截至7月末,辽源市签约项目69个,落地项目46个,录入省签约调度系统资金到位额66.35亿元。在引进域外资金的同时,顺应国家投资导向,对接引入金融资本,北部新区生态治理EOD项目正式通过国家评审,获得政策性贷款额度21.5亿元。

全时服务,助企发展有推力

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月、服务企业大调研活动,梳理企业问题清单308条,现场解决问题149个。

市委书记多次深入企业和企业一起研究企业项目资金、原料供应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在到汽车改装公司调研时,针对企业提出的资金短缺问题,现场协调,为企业解决3000万贷款,保证核酸检测车订单交付。又专门率队再赴一汽集团,对接项目合作和零部件配套事宜,为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争取一汽配套份额。

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限时“空缺”受理,105个高频审批事项中72项优化流程,办理时限压缩42.3%;工程项目审批由81天压缩至49天,压缩率39.5%,达到省内最短。

疫情期间,辽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部署要求,一方面,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重点企业不停产、重点项目不停工;另一方面,抓好惠企政策直达,累计减、免、缓、降、退税费6.1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预计今年将有六禾现代农业产业园、东升重工铸造生产线升级改造、红星美凯龙家居等71个项目可实现竣工投产。

政策对接,打造舒适“软环境”

对于辽源这样的转型城市,国家和省每出台一项政策,都是一次发展机遇,当前的政策“窗口期”,更是扩大投资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以来,对于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辽源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组织专家解读,第一时间包装项目,进行政策对接。围绕落实“双碳”和“一主六双”战略,积极争取省里支持,将新能源汽车配套、轨道客车配套“两个基地”建设纳入我省产业战略布局。坚持规划生成项目,基本完成国土空间“三线”划定,完善了生产力布局和相关产业规划,围绕做大做强工业七大产业、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以及城市和民生领域补短板,动态储备200个左右重点项目,确保中央出台政策能够第一时间申报。借势借力推进平台建设。

目前,辽源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市场发展空间,在“七大产业”和“十大产业链”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了钢铁建材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轨道客车装备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有力扩展了项目和产业承载空间。特别是在去年年底,通过积极争取,辽源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吉西南承接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

要素保障,全力护航“不打烊”

坚持要素保障跟着项目走,推动签约项目早落位、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今年以来,将辽源高新区自主管理的供水、供热纳入市级统筹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支持辽矿集团建设绿电产业园,首期5.45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覆盖企业电价预计下降0.2元/度左右。随着降本增效措施力度持续加大,企业持续投资的热情获得进一步释放。

下半年是项目建设的决战决胜阶段,特别是8月-11月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辽源将紧抓项目建设有效时间段,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作者:董博 庞智源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