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丨​抗联精神永驻 爱国之心长存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帅   更新时间:2022-09-19 08:4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这封家书,我想寄给1940年2月22日那个夜晚中的您……亲爱的太爷爷,今后我也会和这里的人们一同奋斗,陪在您的身边。我的太爷爷没有消逝在1940年的那个冬天,而是融入了这片天地之间。”

2021年,一个名为《寄往1940年的家书》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众多关注,再次掀起了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热潮。视频中的主人公马铖明正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杨靖宇的曾孙。大学毕业后,马铖明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追随先辈足迹,来到曾祖父战斗的地方——靖宇县,为老区人民脱贫奉献着青春力量。

“读书时,我跟随新华社吉林分社重走抗联路,这一路时间不长,但是带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年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于是我决定来到这片我曾祖父曾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土地上工作。”在亲眼看到抗联的遗址遗迹、亲耳听到当地流传的东北抗联故事后,杨靖宇将军的伟岸形象在马铖明心中愈加清晰、愈发高大。

在河南长大的马铖明,之前从未经历过东北的冬天。“没想到东北的冬天这么冷,最开始也不太适应,但是一想到当年曾祖父和抗联战士们的条件比我们要艰苦得多,山上零下四十多摄氏度更是常态,相比当时的环境,这种寒冷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几年来,马铖明扎根乡村,在曾祖父殉国的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守护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谁家有心脏病人,缺少壮劳力,哪家孩子需要申请补助,村子里的贫困户各有什么生活困难……马铖明在自己心里有一个“记事本”,记录的都是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

“支撑我曾祖父战斗的是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是奋战到底的不屈脊梁,是为了让民族国家独立的革命精神。支撑我扎根乡村的正是先烈们留下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也转化为督促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让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时刻警醒、鞭策自己。”马铖明表示,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服务好一方人民,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结束了一天的讲解工作,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管理处主任王孟瑶回到住处后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查阅资料,不断充实修改自己的讲解稿。王孟瑶向记者介绍,“平时游客们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参观后,孩子都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国家越来越强大,不让历史重演,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同时也给我带来更大的压力。我要不断修改自己的讲解稿,力求将东北抗联的历史以最精彩、最凝练的方式讲述出来,让抗联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

“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很多是外地人,他们不远千山万水来到关东大地,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的解放,奉献出了最美好的青春,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凝结成的东北抗联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将东北抗联精神一辈辈地传承下去,去感召我们的后人永远不要忘记东北抗联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王孟瑶说。

抗联精神永驻,爱国之心长存。曾经,东北抗日联军孕育的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激励吉林人民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奋力实现振兴发展。如今,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上,正有无数个像马铖明和王孟瑶一样的奋斗者,把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变成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努力为自己热爱的土地和人民辛勤耕耘,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原标题:抗联精神永驻 爱国之心长存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帅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