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项目建设进行时丨在“风”驰“电”掣中跑出“新”速度 ——通榆县全力推进“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走笔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磊 尹雪   更新时间:2022-10-04 07:5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远景智能风机装备制造车间。 本报记者 尹雪 摄

天能重工(通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内工人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尹雪 摄

国庆佳节日,建设忙正酣。

10月1日,用无人机俯瞰通榆大地:风电大路上,一辆辆装载着巨大风电设备的卡车正全速行驶,奔赴各电场进行交货安装;通榆三一零碳智造产业园、天能重工(通榆)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通榆远景智能风机装备产业园,每个园区一边是已投产的车间正在有序进行的风电设备生产,一边是续建项目和新开项目正在抢进度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通榆有土地、风能等多种优势资源,我们走出去、请进来,把能够投资通榆、建设通榆的企业招进来,现在开发区基本上每两个月就可以落一个大的项目。”通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春玲说,截至目前,通榆县已经成功引进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制造企业14家,大到风机整机,小到螺丝锚栓;上到叶片,下到法兰盘;内到线缆,外到塔筒,所有关于风机的部件在通榆境内都能生产,产业链条齐整,实现了风电“一站式”采购。

通榆县拥有良好的风光资源,是东北地区优质的内陆风场,可开发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2021年,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在通榆县启动,通榆县的清洁能源开发走上了一条“快车道”,央企、国企等一批新能源开发企业纷至沓来,全县的工业经济发展也迈上新台阶。

走进通榆三一零碳智造产业园,眼前一排排巨大的风机叶片正在厂区内“列阵”。生产车间内,机械声轰鸣,工作人员头戴安全帽,各司其职地进行着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总装厂房和叶片厂房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一重能是较早落户通榆的风电企业,近年来,企业借助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通榆县在建的远景智能风机装备产业园、500兆瓦储能钒电池系统集成项目、三一零碳智造产业园等8个项目可实现1.18万人以上就业。这些招商引资项目给通榆带来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其先进的产业技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必然会促进通榆本地人才的成长,加速外流人才返乡,从而培养、挖掘、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新一轮县域发展的热潮中。

“无论是风机、叶片还是塔筒,风电装备的体积均比较大,四通八达且良好的路况对企业生产后的装备运输十分重要。”三一重能叶片公司通榆项目部负责人介绍,以前运输风机叶片,一段70公里的运输路程,因底道不好走,车也比较多,大概要走一天的时间。随着通榆县路况的不断改善,现在从出厂到上高速只需要1个小时。

随着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路段的通车和改善,通榆县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生产也有了新进展。“以前受制于公路的限制,叶片只能生产到70米。高速公路建成以后,目前企业可以生产100米的叶片。”三一重能负责人介绍。

“如今,通榆已经成为吉林省能源开发第一大县,国内风电制造产业链最全的地方,中国新能源科技创新基地。”通榆县能源局长张绍斌说,目前,通榆县并网和在建的新能源容量达到826万千瓦,是过去20年开发总和的2.4倍。现在通榆正全力抓产业项目建设,抓道路等城市功能完善,加快推动打造清洁能源开发、风电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步伐,力争在“风”驰“电”掣中,跑出通榆新能源建设的“新”速度。

记者手记

国庆佳节,“风”“光”无限。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金秋的松辽大地处处热潮涌动,新能源产业日益引人瞩目。

近年来,我省积极部署、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并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相互促进,如今的吉林大地,“风”“光”最美。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实践,是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格局的重大支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面前,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之下,我省风、光等新能源禀赋展露出巨大潜力。将固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吉林下足了功夫,已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以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新能源产业正逐步向上下游产业延展、向关联产业链裂变,正在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在新能源应用新赛道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风”“光”正好。发展中的吉林,正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能源之变”聚振兴之力,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不竭动能。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磊 尹雪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