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镜观吉变 | 看东辽河“蝶变”——一条河,改变了生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通讯员 陈博宜 ​   更新时间:2022-10-15 08:19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秋季的东辽河源头望月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泉水滚滚而出,滋养着一方土地。

生命,因水而生;城市,伴水而兴。

如今的东辽河畔,亭台楼阁、绿树成荫、一步一景。

2022年1月至6月,辽河流域12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断面占比75%,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

治本清源“显”变化

2018年,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作为政治大考,着力在治本清源上下功夫,对东辽河流域治理重拳出击——

一场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区域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共治东辽河的攻坚战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我省在辽河流域共规划195个项目,总投资189.9亿元,集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强力实施水资源保护,东辽河水环境质量创造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四类及以上。

东辽河让沿岸的经济、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进水氨氮24.65 mg/L,进水总氮38.75 mg/L,进水总磷1.78 mg/L。”

“出水氨氮1.26 mg/L,出水总氮8.55 mg/L,出水总磷0.10 mg/L。”

在中核辽源污水处理厂的中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该厂按照国家一级A标准处理污水的数据情况。

2019年,这座承担辽源市污水“净化器”作用的工厂进行提标扩建。“提标扩建后,我们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了每日16万吨,有效解决了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中核辽源污水处理厂厂长徐志新说,处理能力加强的同时,处理标准也提高了。

徐志新告诉记者,目前,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流入东辽河的水,已经达到了Ⅳ类水质标准。

和城市污水处理相比,薄弱的乡镇污水处理也加紧推进。

为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能力,位于东辽河下游的公主岭市,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其中,在公主岭市怀德污水处理厂,能够实现实时监控5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情况,操作平台拥有全自动运行功能。

据了解,在东辽河流域治理中,共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32座,铺设污水管网436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35个,污染减排能力不断提升,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福祉“看”变化

如今的四平市南湖公园,夏日的傍晚,不时有水鸟低飞而过,市民纷纷在这里打卡拍照。

“四平市实行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人大种树、政协治水’协同治理机制,创建了‘三三五八’辽河治污模式,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四平市辽河办常务副主任赵云鹏说,“十三五”时期,四平市共建成62个项目,“十四五”规划实施50个项目,加快补齐流域治理短板,积极打造北方缺水型城市生态治理典范。

在距离四平市区20多公里的梨树县,人们也正在享受着生态变化带来的幸福感。

“原来这里就是臭泥塘,现在你看荷花、黑天鹅一样都不少。”在梨树县南河公园散步的张先生说,这里晚上还有音乐喷泉、小吃一条街,热闹得很。

放眼望去,如今的南河公园水面宽阔,波光粼粼。“臭泥塘”里的“活”水是怎么增多的呢?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梨树县分局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中水再利用。梨树县污水处理厂每日产生的中水,其中30%被用于园林绿化。这些中水通过排污管线注入当地的公园,形成湿地。其中,最大的南河公园,污水处理厂每日向其排放7000吨中水。

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被再利用,人们也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身边环境变美的幸福。

2019年,在国家地表水考核中,四平市断面水质指数下降幅度连续4个季度位居全国第一,被确定为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国10个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全域消除五类水体,2021年,10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0%。

绿色效益“谈”变化

“实在抱歉,中午客人太多,招呼不周。”在辽河源镇安北村,在辽河源头风景区附近经营一家农家院的王大姐招呼着记者,手里还端着客人点的饭菜。

王大姐介绍,农家院去年收入在十几万元左右,生意这样红火还要得益于辽河源头的精心治理。

要知道,这里在几年前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村落,伴随着辽源市东辽河流域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辽河源头满目翠绿,成为休闲旅游地,农家小院应运而生。

“那些因退耕还林失去土地的村民,现在集中在这里经营特色农家院,由吃‘农业饭’变成了吃‘生态饭’。”辽源市生态环境局东辽县分局局长王文鹏介绍说。

在东辽河沿岸,绿水青山正在流金淌银。

“百万亩造林工程”为东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发挥着作用。截至目前,辽源市通过百万亩造林工程共完成投资16.91亿元,造林55.36万亩,建设人工湿地14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山体209处,全市水源地周边、城市出口、河道两侧、公路沿线和乡村的生态面貌得到极大改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治理一条河,秀美几座城。”东辽河的“蝶变”不会就此止步,她将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示出新时代的无限希望,奔流向前。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通讯员 陈博宜 ​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