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五个强化”打造“无讼村”

作者:记者袁松年   更新时间:2022-12-27 08:49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今年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5个派出法庭、30个法官讲法点及巡回审判点,以“五个强化”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无讼村”试点创建,探索基层诉源治理新模式。

强化沟通对接。召开联席会议,联合下发《“无讼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形成“党建引领、部门融合、法庭指导”的镇村屯三级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县委政法委把“无讼村”创建纳入平安建设、基层党建、文明村屯创建等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该院从全县196个村和社区中选择11个进行试点,从中再选取3个“无讼示范村”,推进“无讼村”在全县铺开。在试点村设置驻村法官工作室,成功处理一批纠纷,老百姓把其称作“家门口的法庭”。

强化隐患摸排。克服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驻村法官加班加点抢时间,借助公安“矛排小分队”平台优势和排查基础,对11个试点村逐户逐人拉网式排查,将农村易发频发矛盾隐患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第一时间进行矛盾化解。驻村法官与基层组织定期联合摸排走访,针对纠纷类型制定个性化化解预案,按矛盾激烈程度实行“黄、橙、红”分级处理,通过组建微信工作群,充分运用远程调解室、在线诉讼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指导纠纷化解,预防矛盾升级形成诉讼。截至8月,共排查出矛盾隐患100余件,通过司法解答、诉前调解和司法确认等形式全部化解完毕。坚持周沟通、月分析、季报告制度,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深入研判社会矛盾纠纷成因特点和变化趋势,及时提出司法应对意见。

强化诉非对接。以人民法院为基点,建立横纵四级网格相结合的坐标体系。在法庭配备驻庭特邀人民调解员,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书记员”的诉调一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对于矛盾比较大的纠纷,充分发挥“三调联动”和综合治理优势,有效钝化矛盾。已进入法院的矛盾纠纷,将适合诉前调解的案件委托相关部门、乡镇司法所进行调解,由法院进行确认或者出具调解书。对金融纠纷、物业纠纷等类型化纠纷,提升委派调解、特邀调解力度。

强化多元调解。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网格员紧密对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聘任“领头雁”式党员村干部和乡贤为特邀调解员,通过常态化法律培训和实战化调解指导,提升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矛盾处置分工模式图》《矛盾排查流程图》,按照“3+1+N”模式组成矛盾排查纠纷综合团队。法院、司法、公安三方参与,构建联动工作体系,形成调解合力,达到1+1+1>3的效果。

强化各方衔接。与行业组织、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沟通协调,做好司法确认和“分调裁审”工作衔接,充分发挥司法对其他非诉解纷方式的融合赋能。


作者:记者袁松年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