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锚定目标锐意进取

作者:蔡冲春 本报记者 金泽文 实习生 高源   更新时间:2022-12-30 08:43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交通建设日新月异。(资料图片)

松岭雪村。

不冻河上冬季漂流。

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

矿泉水产业。

长白山秋韵。(资料图片)


2022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心往长白山·松花江上游”文化旅游、天沐温泉桦树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正积极推进;

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公共交通、互联通信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众志成城、作风务实、干劲十足,开创了协同共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是长白山地区中部、南部、北部三大生态经济区成立半年多的“答卷”。

建设三大生态经济区是长白山地区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的具体路径,也是提升两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三大生态经济区迅速行动、高效部署,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调度会,包保领导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快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三大生态经济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畅运行、促发展、强落实的责任机制、合作机制、共享机制,在招商引资、项目谋划、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

2023年白山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全力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加快长白山中部、南部、北部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白山—长白山一体化发展,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长白山地区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以“一体化”推动发展“高质量”

在加快推动三大生态经济区深化、拓展、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地域性支柱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更大成效。

进一步提升中部引领作用。推动“六个高质量”和“五个一体化”建设,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探索跨区域合作项目新模式,加快培育形成长白山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高铁新城、中国人参城、长白山菌菇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入驻,加速资源要素流动与科学配置,优先保证“两山”内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不断巩固和提升支持作用。

进一步夯实南部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白临和松长高速建设,构建内通外联的交通格局,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在土地资源、项目建设、收益分配、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化配置,确保要素在区域内双向流动、互为共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一带一区四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进一步巩固北部合作成果。按照“一区一带五园”部署,巩固沿江合作成果,推动两地旅游企业联合发展,包装旅游线路产品,精准推送大长白山旅游新举措、新业态、新产品、新玩法。以5A级景区创建为发展总目标,打造升级版二道白河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和景观环境提升工作。统筹推进白山—长白山共同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以“扩内需”实现经济“稳增长”

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加快投资项目建设,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精准务实招商引资,力争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步伐快一点、力度大一点。

加快投资项目建设。把准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及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科学谋划发挥资源优势、符合产业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靖宇景山抽水蓄能、长白山南山EOD试点、长白山寻龙谷文旅度假区、天士力C胞活力水等项目建设,为一体化发展蓄势赋能。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大刺激和加强引导各类消费,着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所、增加消费供给,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充分迎合消费者需求,切实以消费聚人气、稳就业、促发展。

精准务实招商引资。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深化交流合作,围绕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需要,策划包装推介一批有市场潜力、有投资前景、有盈利空间的大项目、好项目,积聚发展动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招引项目及时对接、提前介入,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好,提升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

以“冷资源”打造支柱“热产业”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目标任务做好坚强保障。

冰雪经济再升级。充分利用长白山地区冰雪旅游的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建设,提高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持续增强长白山地区冰雪旅游的热度和人气。依托“山江同源”生态优势,打造松花江避暑休闲经济带和长白山特色冰雪旅游经济圈,发展“避暑+冰雪”旅游模式。深度挖掘森林、温泉、山地、绿色食品等独特资源,做好与冰雪经济的结合文章。

人参产业再跨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中国人参城、人参博物馆,继续办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系列人参主题的文旅活动,持续炒热社会关注度,深度挖掘宣传人参文化,提升人参品牌,丰富参乡文化生活,提高人参产业价值。深入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加快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同仁堂、太安堂、葵花等企业科研攻关,推动产业向深加工、精提纯转变,不断提升“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松花江旅游再提升。充分挖掘和释放松花江资源潜力,推动松花江旅游带顶层设计、项目谋划和品牌打造齐头并进,逐步拓展“观”“吃”“玩”“购”“游”全要素旅游模式,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融合,吸引域内外企业深度参与松花江旅游带建设,持续扩大松花江旅游影响力。做好品牌策划、宣传、推广工作,打造系列节庆活动,形成特色品牌效应。将长白山文化全面融入“松花江”旅游各个方面,将“松花江”IP品牌纳入各个旅游节点,将国际化的服务管理纳入“松花江”旅游全过程,全方位塑造松花江国际旅游品牌新形象。

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再整合。加快硅藻土资源整合速度,搭建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产业信息发布平台,强化与中建材的战略合作,提高硅藻土资源利用率,研发附加值更高的优质产品,实现硅藻土产业和硅藻土园区向“资源自留、就地加工、统一销售、平台协作”方向发展,促进硅藻土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发挥矿泉水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作用,释放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潜力,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持续提高长白山地区发展竞争力。

以“重创新”提升品牌“硬实力”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培育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

紧密围绕有机农业、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产学研合作,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认真落实《关于激发科研人才活力,支持科研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两山”转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柔性引进高端智力,促进产业、技术、资金要素聚集,形成具有“两山”特色的“产才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优环境”展示招引“新形象”

打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守“三线一单”,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探索搭建“两山银行”平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打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重点推动国企再布局、民企大发展、外资快涌入。以市场化法治化为目标,全面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政策和法律框架下,降低门槛、放宽标准,宽容监管新型业态,用减税让利、降低成本的力度换取市场的活跃度和发展的速度。

打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提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地方债务、金融之间风险的关联性、系统性,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以“广普惠”兜牢民生“保障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真心实意做好民生实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从群众最牵肠挂肚的事干起,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着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市中心医院和市中医院三甲医院建设进程,推进市疾控中心移址新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锲而不舍地弘扬长白山文化,一点一滴地挖掘规律,世世代代地传承弘扬,使文化成为长白山发展的底气。

深度探索白派建筑,努力形成白派城乡建设风貌,着力用白派美学生活方式,整体提升长白山人民幸福指数。

今冬明春既是今年的收官,也是新的一年开局。白市上下继续秉持和发扬“一年之计在于冬”的工作理念,提升工作责任感紧迫感,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提振信心、锐意进取,推动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蔡冲春 本报记者 金泽文 实习生 高源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