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双丰黑土地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力军   更新时间:2023-01-14 08:1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日报 1月14日 06版

镇赉县白沙滩灌区重点实验站可食用稗种植试验获得阶段性成功,部分品种可适应pH大于9.5、盐分含量大于3‰的盐碱土壤,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资料图片)

正是飞雪迎春时,放眼望去,白山松水,尽显苍茫。我们不会忘记,莽莽雪原之下,孕育着无限生机的黑土地,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奉献——

2022年,全省粮食总产816.16亿斤,在2021年登上800亿斤新台阶基础上,增产8.32亿斤,创历史新高,全国排位保持第五位;

粮食播种面积8677.65万亩,比2021年增加95.7万亩,净增量居全国第四位;

粮食单产940.53斤/亩,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74.8万头,同比增长12%,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全力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在全国率先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图为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丰收美景。 潘晟昱 摄

这一切,都是黑土地上的吉林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2年伊始,疫情突发,全省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坚持把春耕备耕生产与疫情防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采取超常规举措,高标准完成了备春耕生产任务,切实做到“农时一天不耽误、农户一户不落下、农田一亩不撂荒”。

春夏之际,积极应对阶段性春旱和极端强降雨、低温寡照、风雹天气等不利影响,9个“干部+专家”技术包保指导组,15个驻县排涝指导小分队深入基层指导,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秋收之时,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个秋收工作组持续跟踪指导服务,每日调度秋收进展,协调调度省内农机跨区作业,与气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指导各地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磐石市兴泽食品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丰收的取得当然还不止这些。

还有,2022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58项、主导品种120个,线上线下开展科技培训127.9万人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283万亩,增长12.4%,稳居全国第一位;

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是2012年的14.2倍,稳居全国第一位;

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3%;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

与粮食丰收相伴的,是肉牛养殖业的异军突起。

我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并逐步由“特色区”向“高效区”转变、“农品区”向“加工区”提升、“种植区”向“旅游区”扩能,乡村产业变优质、变高效、变兴旺。图为吉林卓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工人正在查看无土栽培作物长势。 本报记者 丁研 摄

2021年以来,我省就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作为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统筹推进粮食和肉牛产业发展,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在全省重点抓34个大县、百个乡镇、千个专业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已谋划推进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1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67个,总投资500多亿元。

作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创新技术之一,中科院地理所在洮南市实施了“双季双优”种植模式,第一季种植小冰麦,收获后再种植燕麦草,实现了一年两季、粮饲双收。 图为小冰麦秋收现场。李晓明 摄

以农业保险业务为切入点,扩大肉牛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并成立“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活体贷款业务,创新推出200余种与养殖相关的金融产品。截至9月末,吉林肉牛贷款余额达232.11亿元,同比增长108.75%。

启动了肉牛养殖大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在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待业青年等群体中,将能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员选配为村兽医。今年将完成500个以上养殖大村兽医配备试点,提升基层疫病防控能力。

做好现代化农业的“牛”文章,我们还在由活牛输出向“牛肉输出、餐食输出、文化输出”的路上不断前进。

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北山村村民喜收红辣椒。朱建伦 摄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目前,我省已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全省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随着“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千万头肉牛”工程的稳步推进,一个全新的农业强省正迈着健步向我们走来。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力军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