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小事”折射城市“温度”——松原市社区食堂建设走笔

  更新时间:2023-02-26 08:4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一座幸福之城,一定有温度并洋溢着老年人的微笑。

松原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2月10日11点,家住松原市金伦社区84岁的马惠新走进了社区食堂。

“每天中午我都来这儿吃饭,米饭、面食管够,菜是凉热荤素搭配,可口又健康。”吃着热乎乎的饭菜,马惠新兴奋地说,孩子工作忙,以前都是自己对付,冷一口儿热一口儿的。现在有了社区食堂,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孩子们也能安心工作。

一餐热乎饭,让马惠新和家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民生温度。

松原市现有老年人口48.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5%。老年人是这个城市的“关键少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是这个城市的“关键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胸怀“国之大者”,办好“关键小事”,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松原市通过深入开展“走遍松原”活动,关注和了解基层群众的“关键小事”。得知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吃饭难”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的原则,以公益服务为定位,在全市陆续建设“公建民营”“民营公助”两类社区食堂11家,辐射周边14万居民和1.9万补贴对象,为人们提供质优、价廉、卫生、便利的就餐服务。

“早餐是6元套餐,中午是10元套餐,老人们还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补助,都非常满意。”在公建民营的胜利社区食堂,负责人徐广俊告诉记者,社区食堂不仅能解决周边老年人吃饭问题,还能满足没有时间做午饭、晚饭的上班族的就餐需求。

社区食堂是民生工程,也要面临市场化的考验,既要保证其公益属性,又要有一定的盈利保证可持续性。为将民生实事办实、办好,松原市民政局在充分调查论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松原市社区食堂补贴细则》《考核细则》等,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老年人得到实惠,让经营者有盈利可持续。

细则规定,对65至69周岁老人、70岁以上老年人和低保特困残疾人,每人每天分别补贴1元和3元。松原市政府一次性投入300万元建设和补贴资金支持社区食堂建设后,又根据考核情况,每年分别给予“公建民营”和“民营公助”两类社区食堂4至8万元运营补贴和1至3万元奖励补贴,确保社区食堂可持续运转。

对于“关键小事”,松原格外重视。为保障行动困难的老人享受到服务,松原市建立2万余名志愿者名录库和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名录库,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就地就近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相关服务。

“按照计划,今年我们还将根据老人的用餐需求,建设更多的社区食堂,实现社区老人就餐需求基本覆盖。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服务,让社区食堂成为老年人生活依靠、情感眷恋的温馨家园。进一步规范设计、拓展功能,使社区食堂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暖心服务综合体。”松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

为了这些“关键少数”,松原市已连续8年把养老服务相关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重点民生项目,先后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等7个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打造市县乡三级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实施暖情、暖胃、暖心“三暖服务”,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惠民餐厅”;互助、福利、救助“三型融合”,打造具有松原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社区干部寻访、社会组织上门、社工服务补充“三社联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突破和创新,构建了具有松原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我们将以社区食堂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机构养老保障能力、社区养老覆盖能力、居家养老普惠能力、农村养老造血能力‘四个能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实现新发展。”松原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市委全会近日决定,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主城区实现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全覆盖,再建设一批福利中心和农村托养照顾所,满足老人就餐、购物、娱乐等多元化需求,更好地提升全市养老条件和服务质量,争创全省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民生问题是篇大文章,着力点始终放在群众的“急难愁盼”上,就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马萍